厌世逃名者,谁能答姓名。
曾闻王乐否,眷取路傍情。

【注释】:

喷玉泉:即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石窟。

冥会:神交,指精神上交流。

白衣叟:指诗人自己。

途中吟:指在路上吟诵诗篇。

【赏析】:

《喷玉泉》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此诗为其中第二首,作于公元812年(元和七年)。诗人在赴东都任监察御史时经过龙门石窟,看到洞中有许多佛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咏叹的口吻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体会,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厌世逃名者谁能答姓名”,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和不屑。他认为那些只追求名利而不关心世事的人是不能回答自己的名字的,因为只有真正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人才能回答自己的名字。

“曾闻王乐否眷取路旁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的喜爱。他曾听说王之涣在长安时弹奏过琵琶曲《凉州》,而他对这种音乐的热爱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喜欢那种深情款款、婉转悠扬的音乐,认为它能够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他人产生共鸣。

这首诗通过咏叹佛教教义和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世界。他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体验世界,用自己的诗歌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