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楼寄引簪裾客,凤阙陪趋朔望朝。
疏受杜门期脱屣,买臣归邸忽乘轺。
印封龟纽知颁爵,冠饰蝉緌更珥貂。
飞诏宠荣欢里舍,岂徒斑白与垂髫。
【注释】
初秋:秋天开始的时候。
忽奉诏:突然接到诏书。
浙东:指浙江东部,唐时为道州。观察使:官名,唐代于道州设观察使,掌管一州军政。
检校右貂:官职加授。右貂,即御史大夫的官帽上的貂尾。
龙楼:皇帝居处。寄引:借以引用。簪裾客:官员。
凤阙:皇宫前有凤形的台阙,故称。陪趋:陪同皇帝行走。朔望朝: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在太庙行祭礼,称为“朔望”,故称“陪趋”。
疏受:接受朝廷任命。杜门:闭门谢客。脱屣:脱下鞋子,比喻辞官隐居。买臣:汉武帝时人,曾为官至丞相,后弃官归乡。归邸:回到府第。乘轺:乘车,指被召见。
印封龟纽:印信上刻着龟形图案。颁爵:授予爵位。冠饰:帽子上的装饰。蝉緌(rui):冠上的蝉形玉饰。珥貂:用貂鼠尾巴做的装饰品,下垂于冠侧。
飞诏:紧急的诏令。宠荣:恩宠荣耀。欢里舍:高兴得在里巷中欢呼。斑白,头发花白的人,这里指老成持重之辈。垂髫,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这里指年轻人。
【赏析】
此诗为初秋时诗人突然接到诏命去担任浙东观察使而写。诗人虽身任要职,但心情并不轻松,他既庆幸能受到皇帝的重用,又担心自己能否胜任这一重任,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矛盾心理的《初秋除浙东》。
首联两句是说诗人突然被召赴任,从龙楼到凤阙,都借以表示他的荣幸;他接受任命,就象脱下鞋子一样。颔联是说,诗人虽然被召赴任,但他决心辞官归隐,过清静的生活;现在又被宣召入宫,他感到意外。颈联是说,皇帝给诗人的印信是刻着龟形图案,并授予高官厚爵的,这使诗人感到光荣;诗人头上戴的是装饰着蝉形玉饰的帽子,身上佩带着用貂尾做的装饰品,这都是皇上赐的荣华富贵。尾联是说,皇帝的圣旨像喜鹊一样地传来,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想到自己虽然年事已高,头发也白了,但还被召入京城,与那些年轻人一起欢呼,感到非常高兴。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