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梦作瑶台客。
《莺莺歌 其四》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诗作。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诗词原文:
忽梦归仙洞,瑶台月色清。
恍然身似影,疑在广寒行。
不觉朝云散,飘然下九龄。
琼楼十二重,霓裳羽衣鸣。逐句释义:
- 忽梦归仙洞:突然间,我像是做了一个美梦,梦里我成为了瑶台上的客人。
- 瑶台月色清:瑶台上的月光清澈明亮。
- 恍然身似影:恍惚之间,感觉自己就像影子一样。
- 疑在广寒行:我怀疑自己正在广寒宫行走。
- 不觉朝云散:不知不觉中,早晨的云雾已经消散。
- 飘然下九龄:我飘飘然地从九层高楼下到了地面。
- 琼楼十二重:琼楼有十二层之高。
- 霓裳羽衣鸣:伴随着音乐,仙女们身着霓裳羽衣翩翩起舞。
- 关键词解释:
- 忽梦:突然醒来时的梦中体验。
- 归仙:回到仙人居住的地方。
- 瑶台:指仙境,这里可能是指神话中的瑶山或天宫。
- 清:清澈、纯净。
- 恍然:形容突然之间,似乎一切都变了。
- 身似影:感觉自己像影子一样。
- 广寒行:传说中嫦娥居住在广寒宫,这里可能指代神话中的月宫。
- 朝云:早晨的云彩,这里可能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界限。
- 飘然:形容轻盈自如的样子。
- 下九龄:古代传说中的九重天,这里可能指的是仙境的入口。
- 琼楼:神话传说中的仙楼,通常与神仙居住有关。
- 十二重:形容建筑的楼层很多,这里可能指的是瑶台的层次感。
- 霓裳:一种五彩缤纷的衣裳,这里可能指的是仙女们的服饰。
- 羽衣:用羽毛制成的衣服,这里可能指的是仙女们的装饰品。
- 鸣:歌唱,这里可能指仙女们伴随音乐翩翩起舞。
- 诗意赏析:
- 这首诗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忽梦归仙洞”、“恍然身似影”等,生动地描绘了梦境的神奇和美丽。
- 诗中的瑶台、广寒宫等神话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对仙女们的描写,展示了唐代女性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整首诗情感细腻而真挚,通过梦境这一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通过对《莺莺歌 其四》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作品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的介绍,可以看到唐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