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前春已空,子规啼血滴松风。
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释义】:这是一首写黄陵庙的诗。诗人在黄陵庙前看见春天已经过去,树上的黄鹂鸟已不再啼叫了,只听见杜鹃鸟在松树林中鸣叫的声音。
【注释】:
题 二妃庙——到二妃庙(传说为舜帝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的坟墓)游览。
黄陵庙——相传为二妃庙,位于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
春已空——春天已经过去。
子规啼血滴松风——指杜鹃声悲切,似人哭丧之状。一说“子规”“子巂”、“杜鹃”都是同一种鸟。
不知精爽归何处——不知道这神清气爽的魂魄归去到了哪里。
疑是行云秋色中——疑是行云飘荡在秋天的色彩之中。
【赏析】:
此诗以景起,以景结,中间四句写景抒情,将二妃的哀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黄陵庙前春已空”,交代背景,点明题旨。“黄陵庙”即舜陵,传说是舜帝夫妇的墓地,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长江北岸。“春已空”三字说明作者来游的时间正值早春三月,而此时黄陵庙前的景色已非旧观。
次句“子规啼血滴松风”,描写了黄陵庙外的环境。“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啼血”形容杜鹃鸟叫声悲切,如人之哭泣。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与此意略同。“滴”是落的意思。“松风”指松林之风。这里用一“滴”字,不仅写出了杜鹃啼声凄惨悲切,而且写出了松林间风声萧瑟,更衬托出杜鹃的哀怨之情。
第三句“不知精爽归何处”,由景及情,转入抒怀。“精爽”即神魂或精神。“归何处”是说不知其神魂归向何方。“不知”二字,表明自己对二妃死后的情况一无所知,而只能凭吊。
末句“疑是行云秋色里”,由情转景,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感慨。“秋色”指秋季的景象。“行云”即行云。这里把二妃比作天上的行云,认为她们的神魂飘荡在这秋色之中。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与此意境相近。这样写,不仅表现出二妃神魂的飘荡不定,而且暗示了她们生前不幸遭遇,死后仍不得安宁。
全诗结构严谨,首尾相应;情景交融,哀婉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