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苦萦回,离肠不自裁。
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
沈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
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丹水
何事苦萦回,离肠不自裁。
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
沈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
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译文:
何事苦萦回,离肠不自裁。
注释:
- “何事” - 为何
- “苦萦回” - 内心纠结、痛苦
- “离肠” - 离别的愁绪
- “不自裁” - 无法自行停止
- 表达了因离别而引起的内心痛苦和挣扎
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
注释:
- “恨身随梦去” - 怨恨自己的身体随着梦境消散
- “春态” - 春天的景色或状态
- “逐云来” - 像云一样飘动而来
- 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
沈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
注释:
- “沈定” - 深沉、坚定
- “蓝光” - 清澈如蓝的光辉
- “喧盘” - 喧嚣、纷乱
- “粉浪” - 细腻如粉的波浪
- 描述了一种明亮而纯净的美景
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注释:
- “翠岩” - 绿色的岩石
- “三百尺” - 形容岩石之高
- “子陵台” - 子陵亭的别称,子陵为东汉初年的隐士
- 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传达出作者对于人生旅途中离别与重逢、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句“何事苦萦回,离肠不自裁”直接点出了离别之痛,诗人的内心充满了纠结与不舍。接着,“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描绘了梦中消逝的景象以及春天般轻盈的离去,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怨。第三句“沈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中的“沉静”与“明净”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超然。最后一句“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则通过对隐逸之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理想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思和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