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作桥溪水头,茅堂四月如清秋。
白云已过暮山紫,黄鸟不鸣春自幽。
掀髯背向孤舟立,犹记仙源旧曾入。
雨打疏篷醉不知,桃花一夜新流急。
【解析】
本诗为一首描写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诗歌。首句“谁家作桥溪水头?”是全诗的总领,起兴之笔。次句“茅堂四月如清秋”,写诗人在茅屋中的生活情景:“清”字既形容了四月的天气,又烘托出诗人的心境。第三、四两句“白云已过暮山紫,黄鸟不鸣春自幽”,描绘了暮春时景:云已飘过山头,天边夕阳一片紫色;黄莺没有鸣叫,春天已经悄然归去。“暮山”、“紫”等词语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幽远的氛围。第五句,“掀髯背向孤舟立”,点出了诗人正在江上独自垂钓。“掀髯”写出了诗人神态悠闲,“孤舟”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背向”表现了他对渔翁的羡慕。第六句,“犹记仙源旧曾入”。这里指诗人曾经到过桃花源。“旧曾入”三字写出了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以及自己曾经游历过的往事。第七句“雨打疏篷醉不知”,是写诗人在垂钓时的情景。“雨打”、“醉”二字写出了诗人被雨打湿衣帽、酒醉不觉的情态,也反映出他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第八句“桃花一夜新流急”,以拟人化手法来写桃花源中的水流,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答案】
谁家作桥溪水头?
茅堂四月如清秋。
白云已过暮山紫,
黄鸟不鸣春自幽。
掀髯背向孤舟立,
犹记仙源旧曾入。
雨打疏篷醉不知,
桃花一夜新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