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燕韩岂别宗,曾无外禦但相攻。
当时周郑谁为相,交质将何服远戎。

【注释】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鲁国、韩国、赵国、魏国等国家都曾经与周王朝有臣属关系,他们之间互相攻伐,但彼此并不算是敌对的敌手。当时,周王室的大臣中,郑国的子产是最为出色的人物。他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入侵,还能够使远方的戎人臣服,因此被称为“相”。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吴、鲁、燕、韩岂别宗”一句表明了这些地区并非真正的敌对势力,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互相攻击和竞争,而非真正的敌人。而“曾无外禦但相攻”则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即各国之间的争斗并未影响到其他国家,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内部的事务。

诗人转向对周王室的关注,特别是其中的郑国子产。他的才能和影响力使得远方的戎人也臣服,因此被称为“相”,这表明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然而,这种忠诚和贡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这也反映出了当时政治体制的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分析,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当前形势的忧虑。同时,它也启示了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同时也要关注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