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月又尽,未归还到春。
雪通庐岳梦,树匝草堂身。
泽雁和寒露,江槎带远薪。
何年自此去,旧国复为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注释和标题进行分析。“不觉月又尽,未归还到春”的意思是不知不觉中,月亮已经快要落山了,春天还没有到来。“雪通庐岳梦,树匝草堂身”的意思是雪通达于庐山之梦,树环绕着茅屋,身在草堂之中。“泽雁和寒露,江槎带远薪”的意思是泽上雁群随着寒露而来,江边渔船携带着远方的柴火。“何年自此去,旧国复为邻”的意思是何时从这里出发?旧国又能恢复为近邻?这两句诗人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不觉中月已落尽,春天还未到来,我依然滞留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庐岳之梦通彻于心,树木环绕着茅屋,身在草堂之中。泽上雁群随着寒露而来,江边渔船携带着远方的柴火。何时从这里出发?旧国又能恢复为近邻?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贬谪途中所作。诗写诗人在贬谪之地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首联两句,诗人由眼前景物引发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月落人归,已是初冬时节,春天尚未来临,而自己却依然滞留在这里。一个“又”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与悲凉。
颔联两句,进一步写诗人在贬谪地的感受。诗人说:“雪通达于庐山之梦,树环绕着茅屋,身在草堂之中”,这里既有实景也有幻境,实境是诗人看到雪后庐山的景象:白雪覆盖了整个庐山。而幻境则是诗人看到庐山之梦中的幻景:树上挂满了雪。而诗人身在草堂之中,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身处异乡而有所畏惧或者悲伤。
颈联两句,诗人将镜头从庐山之梦移到了江边渔夫身上。“泽上雁和寒露”写的是雁群在寒露之时飞向南方;“江槎带远薪”写的是渔民们乘着木船,带着远处的柴禾归来。两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自然景物,也有人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意境。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思念之情。“何年自此去?旧国复为邻?”诗人想象自己何时可以从这里出发,回到故乡呢?故乡又将如何呢?故乡又将与自己为邻!尾联两句中蕴含着无尽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