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
城郭,山林。
望处远,到时深。
云崖杳杳,烟树沉沉。
啸侣时停策,探幽或抚琴。
鲍防得法小枝小叶,怀人如玉如金。
月色前庭清静观,梵声初夜海潮音。
思君子山深不可见,登高顶望远欲相寻。
何事归舟客兴棹不驶,君不见红莲绿荇沙禽。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诗句,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本题中“身、心”是关键词;“城郭,山林”“遥望处远,到时深”是关键词;“云崖杳杳”“烟树沉沉”是关键词;“啸侣时停策,探幽或抚琴”是关键词;“鲍防得法小枝小叶,怀人如玉如金”是关键词;“月色前庭清静观,梵声初夜海潮音”是关键词;“思君子山深不可见,登高顶望远欲相寻。何事归舟客兴棹不驶,君不见红莲绿荇沙禽。”是关键词。
【答案】
首联:“身、心”。身指诗人本人,心指作者的心境。身即诗人自身,心就是诗人内心的世界。
颔联:诗人从自己出发,由外而内地描绘出一幅幅画面。“城郭”,指京城长安。“山林”,指隐居山林的友人。
颈联:诗人在描写自己眺望远方的所见所感时,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云崖杳杳”,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烟树沉沉”,则以淡淡的烟雾和郁郁葱葱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尾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希望与友人相见,共赏明月。然而,现实中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只能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攀登法华寺最高顶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登法华寺最高顶忆院中诸公》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此诗为七律体,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写诗人登临高处,凭吊故友,寄寓深情,抒写怀抱。
首联:诗人开篇就点明自己的身份——“身、心”;然后引出自己的内心——心情,用简洁的语句交代了自己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一句既是对前面两句的解释说明,也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
颔联:接着写诗人眼前的景色——城市、乡村。这里,诗人用“望处”和“到时”两个词语来表现自己的心境。“望处远”,表明距离遥远;“到时深”,则表示时间漫长。这两个词语既表现出诗人的心情忧郁,又流露出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颈联:诗人开始描绘眼前的景象——山峦、云烟。“云崖杳杳”写出了山之高峻;“烟树沉沉”则描绘了树之茂密。这两句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险阻,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我们都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学会珍惜时光,抓住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尾联:诗人最后以想象中的美景作为结尾。他设想着自己站在山顶上,俯瞰着远方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然而,现实却并不如此美好,他只能借助美景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这里的“何事归舟客兴棹不驶”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又透露出他对友人的深深怀念。而“君不见红莲绿荇沙禽”一句则是诗人对故友的一种赞美和祝福,表达了他对他们未来幸福生活的祝愿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