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
世网从知累,禅心自证真。
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
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

注释:

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

缨:古代官员的头巾。这里指夏和熊王。

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

境:境界,指心境。境空即内心空明。

藤古:指寺院中的枯藤。

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

林公:指唐代高僧慧能。他因受谗言而被迫离开岭南,来到韶州(今广东韶关)。后来在曹溪这个地方创立了禅宗。灵嘉是慧能弟子惠能的号。惠能是五祖弘忍的弟子。

赏析:

《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两位文人在僧人的引导下,通过修行禅道,达到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中通过描绘他们与僧人的对话,展现了禅宗的教义和精神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赞美。

首联“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意思是说,夏和熊王二人带着头上的尘土来到僧人面前,向他请教佛法。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夏和熊王两人身着官服,头戴冠帽,显得庄重而威严。他们来到寺庙里,向一位名叫“雪山人”的高僧请教佛法,希望从他身上得到解脱之道。

颔联“世网从知累,禅心自证真”。意思是说,世人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因此感到疲惫;而禅师们则能够超脱这一切,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这两句诗揭示了禅宗思想的核心——超越世俗的束缚,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颈联“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意思是说,当心境变得空灵时,人们更容易进入梦境;而岁月流转,那些古老的藤蔓却无法留住春天的时光。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禅宗对于时间流逝的看法——一切皆有定数,无需过于执着。

尾联“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意思是说,听了林公的教诲后,灵嘉愿意放下肉身,成为禅师的一部分。这一句表明了作者对于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夏和熊王两人与僧人对话的描写,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修行禅道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