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注释】

冉冉:渐渐。亭亭:高高地直立。

敷荣:开花。时已背:花已谢。

幽赏:幽静的观赏。地宜偏:地方适宜、适宜。

竞喧妍:争相夸耀自己的艳丽。

【赏析】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作者为唐代诗人李商隐,全诗共四句。这首诗以“白”字起兴,以“红艳”作反衬,借咏物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首句写花之盛衰,次句写花之高洁,三句写花之幽静,末句抒发感慨。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白蜀葵的特点。“冉冉众芳歇”,意思是说百花盛开之后,渐渐地都凋落了。这是写白蜀葵与众花相比,虽然也开得繁茂鲜艳,但终究是众花的陪衬,没有能成为众花中的主角而最终凋谢了。“亭亭虚室前”,意思是说在白蜀葵的高高亭亭的姿态前面,有一座空荡荡的屋子。这又是一种对比:与百花争艳的白蜀葵相比,它却只能孤零零地立于无人欣赏的地方。“敷荣时已背”两句是说,白蜀葵虽然开得茂盛,但它已经失去了开花的季节,因此再也不能为人们带来欢欣。

五、六两句是第二层意思。“红艳世方重”,是说世间正看重那些红艳的花朵。然而这些红艳的花朵却徒然地争宠献媚,令人感到可惜。“素华徒可怜”,是说那些素色的花朵虽然并不显眼,但是它们却是值得怜爱的。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素色的花朵喻为“君子”,把红艳的花朵喻为“小人”。这样,就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于“竞喧妍”现象的看法。

最后两句是第三层意思。“何当君子愿”,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一个如“君子”一样的君子来欣赏呢?“知不竞喧妍”,意思是说即使能够得到君子般的君子来欣赏,那么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过于出众而去争着夸耀自己的艳丽,从而使得本来应该争鸣的鸟儿也都停止了鸣叫。这又是一层意思。

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花儿的盛衰以及与之有关的人或事,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看法,即对于世俗的名利之争持否定态度。同时,诗人又通过对花儿不同色彩的描写,巧妙地暗示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