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
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奉和杜相国(指杜审言)的《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之作。
首联:“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这两句是写春天景色。“春半”指春天过了一半。“梁山”指四川成都附近的山,因山形似梁而得名。杜甫在成都时有《诸将五首》之二,其中第二首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可见当时蜀中多山,所以此处用“梁山”指代四川。“正落花”即正在下着花瓣的春雨,这里形容了春雨纷纷的情景。杜甫在成都曾作过一首《野望》,诗中有“西山白雪三城戍”的句子,而杜甫到成都后所写的第一首诗就写了成都西郊的风景。“台衡”即台观、衡门。“受律”指听音乐。这句写诗人在成都时欣赏音乐的情景。“向天涯”是指音乐传到远方。“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颔联:“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意思是说南边传来了猿猴叫声,西边来了江水环绕着人家。杜甫在成都曾写过《登楼》一诗,其中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句子,这两句诗正是对成都景色的描写。“猿声”指猿猴的叫声,这里用猿猴的叫声来渲染气氛。“双节”指两个节日。“江色”指江水的景色。这句写诗人在成都时观赏成都的景色。
颈联:“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意思是说风吹动号角的声音,使整个城市在黎明时分显得更加清冷;月光照耀着蛾眉山上的树木,形成一片斜斜的月亮。杜甫在成都时曾经写过《秋兴八首》之一的开头四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诗就是描写了杜甫在成都时的所见所闻,这里也是对成都景色的描写。“孤城”指荒凉的城池。“画角”指古代军中吹奏的乐器,形状像画出来的角一样。杜甫在成都时曾经写过《前出塞九首》之一中的第四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里的“树树”就是“孤城”,这两句诗也是对成都景色的描写。“林映”指树林映照在月光下。“蛾眉”指峨眉山,这里用蛾眉山来代替峨眉山,因为杜甫在成都时就居住在峨眉山下。
尾联:“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意思是说已经看出了朝廷的谋略能够治理好四川,而且新的政策更加喜欢。庙谟指朝廷的策略或谋略,喻指比喻治理好的意思。“新文”指新的政策。“金华”指金华山,这里用金华山来代替峨眉山,因为杜甫在成都时就居住在金华山下。
全诗通过对成都的景色和人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成都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