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未成事,终南苍鬓翁。
老来诗兴苦,贫去酒肠空。
蟠蛰身仍病,鹏抟力未通。
已无烧药本,唯有著书功。
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
生涯枯叶下,家口乱云中。
潭静鱼惊水,天晴鹤唳风。
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

【注释】

终南山:山名,在今陕西省。傅山人:指作者的朋友傅山。傅山(1607年—1684年),字青竹,又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事:成就功业之事。

苍鬓翁:头发花白的老者。苍:灰黑色。

老来诗兴苦:年纪大了,作诗的兴致很苦闷。

蟠蛰(pán zhé):蛇的一种,蛰伏不动,比喻隐居不仕。

病:指有病。

力未通:指力量没有用上。力:才能,本领。

烧药:炼丹术,古人相信通过炼制仙药可以成仙得道。

著书功:写书是功业。

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意思是说,岁月不等人,要抓紧时间,及时行乐。

生涯枯叶下:指生活穷困。

家口乱云中:家庭贫困,子女无依。家口:家人,这里指家庭。乱云:喻指混乱,比喻家境贫困。

潭静鱼惊水,天晴鹤唳风:天气晴朗,湖面平静,但鱼儿感到惊慌。鹤唳风:形容鹤鸣之声,声音高亢而凄凉。

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感叹朋友的名字和自己的一样,但自己却没有梦见皇帝高宗的意思。

【赏析】

此为诗人自叙平生经历的七律。前四句点出与友同归终南山,后六句叙述其一生的坎坷,最后以“悲君”两句抒发感慨。全诗以“悲”为基调,反映了诗人一生坎坷的经历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首联起笔即点出与友同归终南山。“七十”,指作者的年齿;“未成事”,谓尚有许多事情未完成;“苍鬓翁”,指年已老,鬓发皆白,犹称老人。“终南”,指山名,在今陕西省。“苍鬓翁”,指头发花白的老人。这两句说七十岁还没做成什么事情来,归隐终南山,头发都变白色了,还是一个老翁。

颔联“老来诗兴苦,贫去酒肠空。”说年纪大了作诗兴致很苦闷,因为贫穷所以饮酒也感到空虚。“蟠蛰”,指隐士隐居不出。“身仍病”,犹言“身体尚且生病”或“身体不好”。杜甫《客夜》诗:“盘飧市远无兼味……病眼少眠明知命。”陆游《入若耶溪》诗:“老病浑无事,春寒懒出门。”这两句说年纪大的时候,诗兴很苦闷,身体不好,喝酒也觉得空虚。

颈联“蟠蛰身仍病,鹏抟力未通。”“蟠蛰”指隐居不出的隐者。“力未通”,犹言“本领还差”或“力量不够”。“鹏抟”,神话传说中大鸟大鳖相搏。《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两句说虽然像蛇龟那样蜷缩着身体隐居起来,但是本领还不够,不能飞黄腾达。这两句说自己虽然像乌龟一样隐居,但是本事还差,不能像大鹏那样飞黄腾达。

尾联“已无烧药本,唯有著书功。”“烧药”即炼丹,古代迷信认为服食金丹可以成仙得道。《太平广记》卷二八○引《汉官仪》:“帝每旦视朝,内中御药令录其方。”李贺《致酒行》:“古剑砍芙蓉,金茎落秋菊。”这两句说自己虽然没有炼丹的本钱,只有写书的本领了。“著书功”就是写书的本事。

末联“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白马”,指白马寺。据《洛阳伽蓝记》记载,东汉明帝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诏令在洛阳西雍门外建立白马寺。“青龙”,指龙袍。唐高祖李渊即皇帝位前被封为秦王,他的衣服上有“龙”的图案,故称“龙袍”。“岁时”,犹言“时候”“时间”。这两句说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啊,龙袍已经快结束一年了。“生涯”,指人生道路或一生的经历。“枯叶”,比喻生活艰难。这两句说自己一辈子都在奔波,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是什么时候都不晚啊!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一生坎坷,但是什么时候都不晚啊!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写的一首五律,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境遇和心情。全诗以“悲”为基调,反映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