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
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

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注释: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对峙,争夺霸权,战事连绵不断,这就是“战国相持”。
  • “武关”在今天的陕西省丹凤县附近,是当时楚国和秦国的交界处。
  • “楚王”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国王,这里指代当时的楚国统治者。
  • “灵均”是屈原的字,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忠贞爱国著称。
  • “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也是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
  • “一死囚”意味着极度的危险和绝望,暗示了诗人对于当时局势的忧虑和不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国时期历史背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感慨。诗中的“战国相持竟不休”,直接点明了战争的频繁和持久,反映了那个时代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武关才掩楚王忧”则进一步揭示了楚国国王面临的困境,他的心情既忧虑又无奈。

“出门若取灵均语”,这里的“灵均”再次引用屈原,表明诗人认为只有像屈原那样有志之士,才能为国家分忧解难。然而,诗人也指出“岂作咸阳一死囚”,意味着即使拥有这样的才华,也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这种对比强烈的情感表达,凸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注。

胡曾的《咏史诗·武关》通过生动的历史典故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是古代咏史诗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