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霞照高阁,青山出远林。
晴明一登望,潇洒此幽襟。
【注释】
善福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阁:楼台。残霞:指夕阳。高阁:高楼。青山:青翠的山峦。远林:远处的树林。晴明:晴朗的天空。登望:登上高处瞭望。潇洒:超然。此幽襟:这清雅的胸怀。
赏析:
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以“善福寺”为中心,通过描写夕阳、青山、高阁等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怀与志趣。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
残霞照高阁,青山出远林。
晴明一登望,潇洒此幽襟。
【注释】
善福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阁:楼台。残霞:指夕阳。高阁:高楼。青山:青翠的山峦。远林:远处的树林。晴明:晴朗的天空。登望:登上高处瞭望。潇洒:超然。此幽襟:这清雅的胸怀。
赏析:
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以“善福寺”为中心,通过描写夕阳、青山、高阁等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怀与志趣。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
独守袁生辙出自《对雪赠徐秀才》,独守袁生辙的作者是:韦应物。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释义是:独自守护袁生的车辙。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拼音读音是:dú shǒu yuán shēng zhé。 独守袁生辙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8句。 独守袁生辙的上半句是: 无为掩扉卧。 独守袁生辙的全句是:无为掩扉卧,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无为掩扉卧的作者是:韦应物。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释义是:闭门不出,隐居自守。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拼音读音是:wú wèi yǎn fēi wò。 无为掩扉卧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7句。 无为掩扉卧的上半句是:乱绪陵新节。 无为掩扉卧的下半句是: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的全句是
乱绪陵新节出自《对雪赠徐秀才》,乱绪陵新节的作者是:韦应物。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释义是:乱绪陵新节:指纷乱的思绪冲击着新春佳节。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拼音读音是:luàn xù líng xīn jié。 乱绪陵新节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6句。 乱绪陵新节的上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 乱绪陵新节的下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妍光属瑶阶的作者是:韦应物。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释义是:妍光属瑶阶:美丽的雪光属于瑶台般的台阶。这里“妍光”指雪的美丽光芒,“属”是归属于的意思,“瑶阶”则是用美玉装饰的台阶,比喻高雅的地方。整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雪光洒在台阶上,显得格外美丽和高洁。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拼音读音是
千林散春雪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千林散春雪的作者是:韦应物。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释义是:千林散春雪:指春雪飘落,覆盖了千千万万的林木,散布着春天的气息。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拼音读音是:qiān lín sàn chūn xuě。 千林散春雪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4句。 千林散春雪的上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晨起望南端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晨起望南端的作者是:韦应物。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释义是:清晨起床,望向南边。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拼音读音是:chén qǐ wàng nán duān。 晨起望南端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3句。 晨起望南端的上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晨起望南端的下半句是:千林散春雪。
霭霭阴还结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霭霭阴还结的作者是:韦应物。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释义是:霭霭阴还结:阴云浓重,又凝结成雪。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拼音读音是:ǎi ǎi yīn hái jié。 霭霭阴还结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2句。 霭霭阴还结的上半句是:靡靡寒欲收。 霭霭阴还结的下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靡靡寒欲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靡靡寒欲收的作者是:韦应物。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释义是:靡靡寒欲收:寒冷即将消散。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拼音读音是:mí mí hán yù shōu。 靡靡寒欲收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1句。 靡靡寒欲收的下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靡靡寒欲收的全句是:靡靡寒欲收,霭霭阴还结。
但望东原绿出自《寄子西》,但望东原绿的作者是:韦应物。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释义是:但望东原绿:只愿家乡的东原草色常青。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拼音读音是:dàn wàng dōng yuán lǜ。 但望东原绿是《寄子西》的第12句。 但望东原绿的上半句是: 日夕上高斋。 但望东原绿的全句是: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日夕上高斋出自《寄子西》,日夕上高斋的作者是:韦应物。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释义是:日夕:傍晚时分;上:登上;高斋:高敞的书斋。释义:傍晚时分登上高敞的书斋。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拼音读音是:rì xī shàng gāo zhāi。 日夕上高斋是《寄子西》的第11句。 日夕上高斋的上半句是:残帙犹见束。
登楼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注释: 兹楼:这座楼。 日登眺:每天登上高楼远望眺望。 流岁暗蹉跎: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 坐厌:厌倦了。 淮南:指唐朝时的淮南节度使李固言(742~809)。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的一首七绝,描写了自己登楼远望时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家乡景色的美好怀念。诗人通过对登楼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之情
【注释】 独鸟:一只孤零零的鸟儿。下:落下,落在。高树:高大的树。遥知:远远知道,隐约可辨。吴苑园:指吴王的园林。 凄凉千古事:凄凉的往事。凄凉:哀伤、悲凉。千古:千年,代指很久很久以前。 日暮倚阊门:太阳落山的时候,在城门上靠着。阊门:即南京的中华门,是南京古时城门口。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站在阊门外,望着远处那高耸入云的梧桐树,想起了吴王的园林。他看到一只小鸟飞落到树上
【注】 话旧:追述往事。 一宵:指一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在一次宴会上,共同回忆过去的事情,并相互倾诉心中的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存亡三十载”,诗人用“存亡”来形容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三十年的时光虽然过去了,但他们的友谊却依然存在。这里的“存亡”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 第二句“事过悉成空”
【注释】 寒食后:在寒食节之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二天为冷食,民间有禁火吃冷食的风俗。北楼作:指登北楼上所作诗。作,写。 园林:这里泛指园林庭院,泛指游赏之所。过:经过。新节:即新节日。 风花:指风吹落的花瓣等。乱:纷纷扬扬。高阁:高楼上的楼台。 遥闻:远远地听到。击鼓声:指击鼓报时的声音。蹴鞠: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军乐:军中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寒食后的景色
【注释】 1.西楼:此诗写于流寓他乡,望见故园而思念家乡之情。 2.“高阁”两句:诗人站在西楼上遥想自己身处他乡,心念故园,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故土家园啊! 3.烟尘:指战乱之尘埃;函谷关:在今陕西商县东。这两句说:战乱纷扰的烟尘遮天蔽日,函谷关内外一片荒凉,连秋天的鸿雁也难以飞越,所以显得越来越稀少了。 赏析: 首句“一长望”,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在西楼上遥想自己身处他乡,心念故园
【注释】 夜望:夜晚登楼远眺。南楼夜已寂,暗鸟动林间。南楼的夜晚已经静寂,昏暗中鸟儿惊动了树林中的树木。不见城郭事,沈沈唯四山。我看不见城市的景致,只见到远处重重山峰。 【赏析】 “夜望”是全诗的总揽,写诗人在深夜里登上高楼远望所见之景。首句点明时间,“夜已寂”三字既写出了时间,又为下文“见”字作铺垫;次句“动林间”,写诗人所见,暗鸟惊动了树林中的树木,这是由听觉引起的视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