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
【解析】
此诗写诗人游清凉山寺的所见与所感。首联写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写出了山寺的幽深静寂;颔联写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写出了山寺的雄阔壮观;颈联写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写出了诗人对佛理的领悟;尾联写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竹院逢僧旧曾识”一句,将作者的心境和盘托出。
【答案】
译文:山路蜿蜒曲折,白云缭绕,红树成荫,古殿长廊,依次而行。向南望去,水面上连着桃叶渡,向北远眺,山上枕着石头城。
我心无杂念,如同一尘不染。万有俱空,眼界清澈。竹林中遇见僧人,是老朋友了。他马上给我披上禅衣,表示欢迎。
赏析:全诗描绘了游人游览寺院时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从首联“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开始写,写游人沿山路行走所见的景色。白云、红树、古寺,构成一幅宁静优美的画卷。“纡萦”二字用得极为传神,不仅写出了山路的弯曲,而且写出了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感受。“次第行”则写出了游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步履。这两句看似写景,实际上却是在为下面写游人的感受作铺垫。接下来,“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又写了游人的下步行动及所见景象。“水连”一词用得很妙,它不仅写出了河水的流动,也写出了游人站在岸边的观感。“桃叶渡”“石头城”是江南名胜古迹。这里以“水连”代指江水奔流不息,以“石枕”代指长江滚滚东流。这样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滔滔江水和高耸入云的石头城。“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二句是写诗人游历后的感想。佛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都是虚幻不实的。因此,诗人认为只有超脱世俗,才能达到内心的清净和眼界的明朗。“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最后两句是写诗人与和尚见面的情景。诗人来到竹院,看见老僧就认出了他,并给他披上禅衣,表示欢迎。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诗人感情表达最集中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