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闷忽衔缰,此即是心黄。
先须用火烙,时下得安康。

译文

马儿头颈发闷,忽然就衔住了缰绳,这正是心烦意乱。

必须用火烙一下,才能恢复健康,得到安宁。

注释

百一:指《百一诗》或《百一画赞》,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集。

疗黄:疗治黄病。

赏析

王良是古代著名的驾车能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扁鹊者,勃海医也。姓秦,名越人。”据传,他曾在虢国(今河南陕州)为魏文侯驾车。魏文侯问他:“你的本领如何?”他说:“我为人治病,要诊其脉理,视其肠胃,听其音声,参其五脏六腑,然后乃可以知死生、决成败。”魏文侯说:“很好,请先生为我诊脉吧!”他诊了脉后说:“人之所以有病,是因为心神不定,不能安定。所以,只要心定下来,病就会好。”魏文侯又问:“那么,怎样使人心定下来呢?”他答道:“只要让病人安静不动,不思饮食,不看颜色,不听声音,不闻乐音,不出外游赏,不与妻子儿女同床共枕,不与外人往来交往,专心致志地修炼自己,就能达到目的。”魏文侯说:“很好,我就照你所说的去做。”于是,魏文侯整天静坐养神,不再过问国事,不久就痊愈了。后来,人们就用“安车”来比喻帝王之车。

本首诗以寓言的方式讲述了“安车”的故事,借古讽今。诗的开头两句写王良驾御骏马时的情形。“头闷忽衔缰”,意思是马儿忽然头颈发闷,好像要咬住缰绳一样;这正说明它心烦意乱。“此即是心黄”,这是说,这就是心烦意乱啊!“黄”,这里指“黄病”,即中医学上所说的黄疸病。“头闷忽衔缰”和“此即是心黄”,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马儿心情烦乱的特点。这种夸张手法,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戏剧性。接下来三句,写王良给骏马治疗的方法。“先须用火烙”,意思是首先得用火烙一下;“时下得安康”,意思是这样才能恢复健康。这里的“火烙”,就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用火烧灼患处,以治疗疾病。“先须用火烙,时下得安康”,既表明了治疗方法的具体方法,又表达了王良对骏马的一片深情厚意。最后两句,写王良送别骏马时的临别赠言。“疗黄”,就是疗治黄病。这里的“黄”,既是马的病名,又是马的名字。“疗黄”,也就是送别骏马的意思。“头闷忽衔缰”,“此即是心黄”,以及前面的“先须用火烙”,都是王良对骏马的深情厚意的表现。而“疗黄”二字,则更是王良对骏马深情厚意的最好体现。《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悠悠苍天,莫我振理。无父无君,是何徽祉。”这是古人送别朋友时常说的话。而王良送别骏马时所说的话,与古人所说并无二致。只不过古人说的是“忧思”,王良说的是“疗黄”。“忧思”、“疗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骏马得了黄病,只有用火烙才能治愈。而王良对骏马的深情厚意也正是通过“忧思”和“疗黄”这两个词表现出来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