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相眼为珍,次观头面要停匀。
相马不看先代本,亦似盲人信步行。
眼似垂铃紫色浸,睛如彻豆要分明。
白缕贯睛行五百,瞳生五彩寿多龄。
鼻纹有字须长寿,如火如公四十春。
寿旋顶门高过眼,鬃毛茸细万丝分。
面如剥兔腮无肉,鼻如金盏食槽横。
耳如杨叶根一握,项长如凤似鸡鸣。
口叉须深牙齿远,舌如垂剑色莲形。
口无黑靥须长命,唇似垂箱两合停。
四大三高兼二小,双长两短一湾平。
瘦见肉而肥见骨,视而不惧听无惊。
八肉弯而分耳后,龙会高而上古闻。
牝骝不欲偏多骤,骅骖蹄啮善能奔。
首钩项曲三峰稳,筋粗骨细四蹄轻。
鬐高臆广平弓手,胸宽膊阔小抢风。
头长腰短双凫大,腹垂臁小逆毛生。
踠停寸紧蹄坚实,膝高节近骨筋分。
肋骨弯而须紧密,排鞍肉厚稳鞍轮。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马匹的诗歌,通过对马的各种特征进行描绘,展现了马的高贵与美丽。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联:“三十二相眼为珍,次观头面要停匀。”
- 注释:三十二种不同的相貌是宝贵的,其次是头部和面部需要整齐。
- 赏析:这里强调了马的外形美的重要性,以及其头部和面部比例的和谐。
第二联:“相马不看先代本,亦似盲人信步行。”
- 注释:挑选马匹不依据传统的方式,就像盲人随意行走。
- 赏析:诗人在这里讽刺了某些选马方式的不合理性,指出不应只依赖历史传统。
第三联:“眼似垂铃紫色浸,睛如彻豆要分明。”
- 注释:眼睛像垂挂的铃铛一样,紫色的眼睛显得深邃;眼睛明亮如穿豆子,需要清晰可见。
- 赏析:通过比喻,诗人生动地描述了马眼的特征,增强了形象感。
第四联:“白缕贯睛行五百,瞳生五彩寿多龄。”
- 注释:白色毛发贯穿眼睛长达五百丈,这样长的眼睛象征着长寿。
- 赏析:这里的“寿多龄”可能意味着马的寿命长,这反映了人们对长寿的期望和尊重。
第五联:“鼻纹有字须长寿,如火如公四十春。”
- 注释:鼻子上有特殊纹理,象征着长寿。
- 赏析:这里使用了“公”这个字,可能是在形容鼻子的形状或纹理类似于古代的公鸡,象征长寿。
第六联:“寿旋顶门高过眼,鬃毛茸细万丝分。”
- 注释:头顶部分高过眼着,鬃毛浓密而细长,犹如万条丝线。
- 赏析:这里描述了马的外貌特征,突出了马的雄健和威武。
第七联: “面如剥兔腮无肉,鼻如金盏食槽横。”
- 注释:面庞像剥落的兔子,脸颊没有肉,鼻子形状如同金盏,又宽又平。
- 赏析:通过夸张的手法,诗人描绘了马的脸部特征,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第八联:
- “耳如杨叶根一握,项长如凤似鸡鸣。”
- 注释:耳朵像杨树叶般大小,颈部像凤凰般修长,声音像鸡鸣般清脆。
- 赏析:这里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马的耳朵和脖子,增强了读者对马形态的直观感受。
第九联:“口叉须深牙齿远,舌如垂剑色莲形。”
- 注释:口中有尖锐的牙齿,舌头长且颜色如剑般锋利,舌头的形状像莲花。
- 赏析:通过细致的描述,诗人展现了马的嘴部特征,使得马的形象更加生动。
第十联: “口无黑靥须长命,唇似垂箱两合停。”
- 注释:嘴唇没有黑色的印记,胡须长得可以延长寿命,嘴唇像两个并排的箱子。
-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胡须的长度和唇部的形态,体现了马的威严和优雅。
第十一联:
“四大三高兼二小,双长两短一湾平。”
- 注释:马拥有四大特征(即四腿、四肢、背部、胸部),三个高度(即身高、体高、胸高),两个小特点(即颈长、耳长)。
- 赏析:通过列举马的特征,诗人强调了马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最后两句:“瘦见肉而肥见骨,视而不惧听无惊。”
- 注释:瘦的时候可以看到肌肉,肥的时候可以看见骨头;面对它时既不会恐惧也不会感到惊讶。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马的气质——既有力量也有温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立体、多彩的马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