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缺霜轮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未似初圆欲午时。

【注释】

转缺:月亮运行到天顶。

霜轮:月色。

佳期:佳节。

烛暗香残:指夜深人静,蜡烛已灭,但室内仍有余香。

笙调:笙乐曲调。

校:比、较量之意。

何人为校:谁可比校(指比较)这股清凉的威力?

校:校核的意思。

何人为校清凉力:谁能比得上中秋时月色最圆时的清凉威力。为校清凉力:谁能够比拟那清凉的威力。

未似初圆欲午时:没有比得上中秋时节刚满时(即上弦月)的清凉威力。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的绝句,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清幽,富有情趣。诗人在月光下欣赏美景,陶醉于这美好的夜晚,表达了他对中秋之夜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这种美好的景象和氛围。

首句“转缺霜轮上转迟”,以“转缺”起头,形容月亮逐渐升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霜轮”即月亮,它慢慢从天边升起,缓慢地转动着,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月亮的形状,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期待和喜悦。

“好风偏似送佳期”,诗人用“好风”来形容秋风,似乎这阵风正是为了迎接美好的时刻而吹拂而来。这里的“佳期”指的是中秋节,一个团圆的日子,也是诗人期待已久的时刻。这句诗既表现了秋风的温柔与舒适,又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节日的喜悦与兴奋。

第三句“帘斜树隔情无限”,描绘了一个秋夜的画面:窗外的月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此时,诗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思绪万千,仿佛与外界隔绝了一般。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第四句“烛暗香残坐不辞”,描述了诗人在月光下点燃蜡烛,却因为夜色已深而感到疲倦,不愿意熄灭它们。这里的“烛暗”既表现了夜晚的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然而,尽管环境如此,诗人却依然坚持坐在这里,享受着这份宁静。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行为和感受,展现了他内心的坚韧与执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两句“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诗人回忆起小时候听父亲吹笙的情景,那时的音乐充满了欢乐与和谐。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变得冷漠,不再像以前那样珍惜彼此之间的联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慨。

最后一句“何人为校清凉力,未似初圆欲午时”,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虽然现在的人无法比拟中秋节那天的美好与清凉,但他们仍然可以尝试去追寻那份美好与和谐。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态度与反思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