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不待公田熟,乘兴先秋解印归。
我为馀粮春未去,到头谁是复谁非。

渊明不待公田熟,乘兴先秋解印归。

我为馀粮春未去,到头谁是复谁非。

此乃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采桑的情景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渊明不待公田熟:这里的“渊明”指的是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诗句意味着陶渊明并不需要等待农田成熟后才去处理政务,而是选择在秋天的时候就已辞去官职,表达了他的高风亮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乘兴先秋解印归:诗人趁着兴致高昂,趁着秋风的到来,辞去了官位。这里的“解印归”意味着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我为馀粮春未去:诗人认为自己还有足够的粮食来度过春天,即使春天还未过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经济状况的自信,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4. 到头谁是复谁非:这句诗的意思是,到头来谁会是谁,没有人是绝对的是非分明。这里的“到头”意味着结束,“谁”指代不同的人,“复谁非”意为判断谁是对谁是错,没有绝对的标准。这是对人生复杂性的深刻揭示。

陆龟蒙的《自遣诗三十首其十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的诗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陆龟蒙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以及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