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
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
政成堪吏隐,免负府公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然后分析每一联的内容并加以理解。
首联“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陶渊明离开这里赴任了。诗人送别陶公,心中十分悲痛,他想到自己与陶渊明一样都是被朝廷弃置不用的隐士,不禁感慨万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仕途失意的悲愤心情。“陶令”,指晋代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因曾任彭泽县令,故称“陶令”。
颔联“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白色的烟雾在海边的戍楼上升腾,红色的树叶在淮河两岸的村庄飘落。这是描绘一幅边塞风光画卷。
颈联“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江面上波涛荡漾,山城轮廓若隐若现;平原上草野一望无际,直通县门。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政成堪吏隐,免负府公恩”:我治理政务有成就之后,可以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不辜负府公的厚恩。
【答案】
译文: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
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
政成堪吏隐,免负府公恩。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抒写了诗人离别友人时的无限惆怅。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和人物——陶潜(字孟虎)。陶潜是东晋末年著名的大诗人,曾做过太守。后辞官归田,自号五柳先生。他在田园生活中度过了20多年,最后在41岁时病逝于家中。诗人在《咏荆轲》中曾写到“陶君非徒好读书,所交尽豪雄”,可见他与许多英雄豪杰过从甚密。陶潜不仅诗才出众,而且志向不凡,他一生渴望建功立业,但屡仕屡废,壮志难酬。陶潜的诗,大多抒发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的诗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洗炼。陶诗善用比兴手法,常用一些富有情味的典故和形象来暗示主题,使读者能从中领悟其深层含义。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增加了诗的艺术魅力。
本诗首联即写陶潜离京去州的情景,“陶令”,指晋代著名文士陶渊明。诗人把送别友人的心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渲染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首联中的“送”“行”“别”,三个动词连用,将一个“送”字贯穿始终,突出了诗人送别陶潜的急切心情。首联中,“白烟”“红叶”等意象色彩鲜明,意境苍茫空阔,给人以深远的回味。
颔联中,“海戍”是边地的戍楼,“山郭”指靠近水边的城郭,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边塞风光图。
颈联中,“澹浪”“平芜”两词,描绘了江水荡漾的景象和辽阔的原野景象。
“吏隐”是指隐居在官府里的贤者,此处指陶潜在官场上的抱负未能实现,只好回到乡间过着隐逸的生活。“府公”是作者的上司,也是陶潜曾经的朋友。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陶潜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