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
河络南浮近,山经北上难。
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
百谷晨笳动,千岩晓仗攒。
皇心感韶节,敷藻念人安。
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
扈跸参天老,承荣忝夏官。
长勤百年意,思见一胜残。

【注释】六龙:帝王的仪仗。玉銮(lán):用玉制的乐器,这里代指帝王。九折:形容地势险峻,弯曲回旋。河络:指河流环绕。南浮近:指黄河以南地区靠近山间。北上难:指太行山以北地区难以通行。羽仪:古代帝王的车驾。映松雪:形容车驾在松林中行驶。戈甲:兵器和铠甲。春寒:指春天寒冷。笳(jiā):胡笳,古代管乐器。晨笳动:指早晨笳声四起。千岩晓仗攒:指早晨军队集结。皇心感韶节:意为皇帝对这美好的时节感到欣慰。敷藻:指文采飞扬。人安:百姓安居乐业。省方馆、礼神坛:均指皇家建筑。扈跸(hù jì)参天老:指随皇帝出行。扈跸,随从皇帝出行;参天老,指高耸入云的老树。承荣忝夏官:指承蒙皇上恩宠,担任了夏官之职。长勤百年意:意为长久地为国操劳,一百年的愿望。一胜残:意为希望看到一次战争的胜利,使国家免受灾乱。

【赏析】《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以“言志”为题,借咏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既表现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也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开头两句“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六龙,即帝王的仪仗。玉銮,指玉制的乐器,这里代指帝王。九折,形容地势险峻,弯曲回旋。步云端,指帝王的车驾行驶在天空之中。这一部分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帝王的威风和威严,以及他驾驭着六龙在云端行进的情景。

第三句“河络南浮近,山经北上难。”,进一步描绘了太行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河络,指黄河。南浮近,指黄河以南地区靠近山间。北,指太行山以北地区。这句的意思是说,太行山南北两侧的地势各异,南侧地势较低,易于通行;而北侧则地势险峻,难以通行。这一部分通过对太行山南北两侧地形特点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太行山的重要性和险峻程度。

接下来的两句“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描绘了帝王的车驾行驶在松林中的景色。羽仪,指的是帝王的车驾。映松雪,指车驾在阳光下照耀着松树林,如同冰雪般晶莹剔透。戈甲,指的是兵器和铠甲。带春寒,指兵器和铠甲散发出的寒气伴随着春风袭来。这一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帝王车驾行驶时的美丽画面,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凛冽的气势。

接下来的句子“百谷晨笳动,千岩晓仗攒。”,描绘了清晨时分,百谷之间响起了号角声,千座山峰上聚集了军队的情景。百谷,泛指广大的地区。晨笳动,指清晨时号角声四起。晓仗攒,指早晨军队集结完毕。这一部分通过对清晨景象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军旅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军队的敬仰之情。

结尾两句“皇心感韶节,敷藻念人安。”,表达了作者对皇帝感激的心情以及对百姓安宁的祝愿。皇心感韶节,意为皇帝对这美好的时节感到欣慰。敷藻,指文采飞扬。人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一部分通过对皇帝情感的表达和对百姓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心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一句“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扈跸参天老,承荣忝夏官。长勤百年意,思见一胜残。”,表达了作者对皇家建筑的重视以及自己为国家服务的决心和愿望。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指建立或修复一些重要的皇家建筑。扈跸(hù jì),随从皇帝出行。参天老,指高耸入云的老树。承荣忝夏官,指接受皇上的恩宠,担任了夏官之职。长勤百年意,意为长久地为国操劳,一百年的愿望。一胜残,意为希望看到一次战争的胜利,使国家免受灾乱。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