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天连色,无涯净野氛。
微明岸傍树,凌乱渚前云。
举棹形徐转,登舻意渐分。
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
【注释】
①送:送别。窦校书:指窦威。窦威,字德源,河南洛阳人。唐代宗时宰相,曾任尚书右仆射、司空等职,封上蔡县侯,卒赠太尉,谥号懿。见饯:临别赠诗饯别。云中辨江树:江树上的枝叶在云中分辨出来。
②辨:分辨。江树:江边的树木。③无涯:无边无际。野氛:野气。
④微明:微明的天色。岸傍树:岸边的树木。⑤凌乱:纷乱。渚前云:洲渚上的云。⑥举棹(zhào)形:举起船桨,准备起航。形:同“形”,动词。⑦登舻:登上船。舻,大船。⑧渺茫(miǎn máng):辽阔无边的样子。从此去:从此离别而去。空复:白白地。惜离群:舍不得离开同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在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送窦威赴任扬州司马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写景状物,情真意切,辞藻华丽,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此诗为送别之作,但写得不落俗套,没有过多地渲染离情别绪。首联两句写江水连天,江边景色如画;颔联写江岸之景,云彩在江边飘荡;颈联写即将远行,心情依依不舍;尾联写离别之情,感慨万千。整首诗歌结构严谨,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首联“江水天连色,无涯净野氛。”描写了一幅江水滔滔、一望无垠的宽阔景象。江水波涛滚滚,似乎与天空相连,将天地之间的界限模糊化,给人一种无限广阔的感觉。同时,“无涯”二字又表现出江水的浩渺无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净野氛”则进一步描绘出这一片宁静而又纯净的景象,仿佛整个大自然都被洗涤得一尘不染,充满了清新的气息。这一联不仅描绘出了江水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升华。
颔联“微明岸傍树,凌乱渚前云”,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在微明的天色下,江岸上那棵棵树木若隐若现,仿佛被轻风吹拂着,摇曳生姿。而那些散布在江面上的云彩,则显得有些凌乱无序,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这一联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感,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自然景物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更加生动形象。
颈联“举棹形徐转,登舻意渐分。”则转向了对人物动作的描绘。诗人站在船头,手握船桨,准备扬帆起航,心中却不免生出几分留恋之意。随着船只缓缓前行,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这种由兴奋转为平静的情感变化,使得诗歌的层次更加丰富多样。同时,这一联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关切之情,让人感受到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
尾联“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则是对全文主题的升华和点睛之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绪。他感叹自己无法留住这位即将远行的朋友,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祷,希望他一路顺风。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情厚意的诗人形象,同时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