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何处寺,秋梦绕江滨。
独树月中鹤,孤舟云外人。
荣华长指幻,衰病久观身。
应笑无成者,沧洲垂一轮。
【注】
灵澈:僧人名。
荣华长指幻:荣华富贵是虚幻的,指代名利。
沧洲:大江中的沙洲,泛指江边。
应笑无成者:应该笑话那些没有成就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老僧灵澈深深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全诗以“老僧何处寺”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向灵澈上人致敬的对象,同时也暗示了这首诗的主题——赞美灵澈上人的高尚情操和超然物外的生活境界。紧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灵澈上人身处秋夜、月下独坐的场景,展现了他清静淡泊、远离尘嚣的一面。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灵澈上人生活态度的高度赞扬。
第二句“独树月中鹤”,诗人巧妙地用“月中”一词来形容灵澈上人所处的环境,既形象地描绘出了灵澈上人所处的宁静、幽远的自然环境,又暗含着诗人对灵澈上人超凡脱俗、高洁独立的人格魅力的赞赏。而“独树”、“月中”等词语的运用,更是使得这句诗显得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禅意色彩。
第三句“孤舟云外人”,诗人再次以“孤舟”一词描绘出灵澈上人独自驾舟而行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灵澈上人超然物外、独立生活的特质。而“云外人”这一说法,则进一步强调了灵澈上人与世俗的隔离状态,使得整句诗都弥漫着一股超脱世俗、遗世独立的气息。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分别从荣华富贵、衰老疾病两个方面来表达对灵澈上人超然物外生活态度的赞美。其中“荣华长指幻”一句,诗人将荣华富贵比作虚幻之物,表达了对灵澈上人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的赞叹。而“衰病久观身”一句,诗人则通过描述灵澈上人的衰老和疾病,表达了对其坚守初心、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最后两句“应笑无成者,沧洲垂一轮”则是诗人对灵澈上人所做贡献的肯定和赞扬。诗人认为灵澈上人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无需再为名利所困,因此应该嘲笑那些没有成就的人。而“沧洲垂一轮”一句,则是诗人对灵澈上人超然物外、独立生活的赞美。诗人认为,像灵澈上人这样的高人,其精神境界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就像大江中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首诗通过对灵澈上人的描述,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独立生活的崇高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灵澈上人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