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
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
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
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

注释:

  1. 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
    废苑中的杏花依然盛开,而那些因离别而愁苦的行人却已经来到这。
  2. 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
    只有新挖的小沟里,还有几朵杏花独自开放;而老树的枝条,还露出被火烧过的余烬。
  3. 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
    夕阳的余晖照在荒凉的路上,低矮的树木把残破的石碑遮挡住了。
  4. 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
    在古老的墓地下面,春天过去了,又有谁能知道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诗人以废苑杏花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描绘了一幅废苑中的杏花盛开的景象。这里的杏花,不仅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人生的繁华与美好。然而,对于即将离去的行人来说,这些美好的景物却成了他们心中无尽的忧愁。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悲凉之感。
    诗句“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进一步描绘了杏花的美丽与凋谢。新挖的小沟中,杏花虽然已经凋零,但仍有数朵傲然绽放。而老树的枝条,仍露出被火烧过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主题。
    最后一句“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则将主题推向了高潮。在古老的墓地下面,春天已经过去,而人们又怎能知道这一切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欢乐与悲伤都将成为过去,只有孤独与寂寥相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