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荒城下,相看秋草时。
独游无定计,不欲道来期。
别处去家远,愁中驱马迟。
归人渡烟水,遥映野棠枝。
【注释】:
1.襄国: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邢台县西南。
2.秋草时:指秋天的草木。
3.独游:独自出游,无伴同游。
4.不欲道来期:不想谈定回京的时间。
5.别处去家远:别后离家很远。
6.愁中驱马迟:因愁闷而使马走得很慢。
7.归人渡烟水:归来的人渡过烟雾弥漫的水路。
8.遥映野棠枝:远处的野棠树枝上,映着归人的踪影。
9.赏析:
诗写别友之情,首联点题,“晓色”点出离别的时间,“荒城下”写出送别的地点,为全诗定调;“相看秋草时”是说两人在荒草萋萋的城墙边依依惜别,情景交融,情真意切;颔联写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孤独、惆怅和对前途的担忧。颈联写别友后的行程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尾联写诗人归途中所见,表现了思乡之苦。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译文】:
清晨的阳光照着荒废的城墙,我们在秋草覆盖的城下依依不舍地相望。你我分别之后无计划地四处流浪,不愿再谈论回家的日期。离故土越来越远,心中充满愁绪,使得坐骑行走迟缓。归家的行人正渡过烟雾弥漫的水路,远远望去,野棠树枝头映出了归人的踪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应试落第后写的。他于大历三年(768)春到长安应试未果,便回到家乡襄国(今河北邢台)探望朋友,作此诗寄赠。
诗一开始,就从送别的场景切入,以“晓色”领起全篇。晓色之中,荒凉的城郭显得格外冷寂;城外,荒草萋萋,一片萧瑟的景象。这两句是说,天刚亮的时候,诗人与友人就要分手,分别在荒草萋萋的城下。“相看秋草时”,意思是说,我们是在秋草凄凄的背景下,依依不舍地告别的。“秋草”句不仅描绘了一个凄凉的画面,而且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这种氛围,也烘托出了诗人内心中的悲凉之感。
颔联“独游无定计,不欲道来期”,是说,诗人独自出游没有固定的打算,也不想谈论回家的日期。这里,诗人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想尽快回到家乡;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谈论回乡的事,因为那会勾起他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这一联既写了诗人的矛盾心情,又写出了他内心的忧郁和惆怅。“不欲道来期”,正是他内心忧郁、惆怅的直接表达。
颈联是“别处去家远,愁中驱马迟。”两句的意思是说,别后离家已经很远,心里愁肠百结,使得马匹走得很慢。这一联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安。诗人用“驱马迟”三字,形象地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尾联“归人渡烟水,遥映野棠枝”,意思是说,归人的踪迹正在渡过烟雾弥漫的小河,远远地映着野棠树的枝叶。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又写出了他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这里的“遥映野棠枝”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抒发离愁的同时,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使得诗歌语言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