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西林,疏钟复远砧。
雁来秋水阔,鸦尽夕阳沈。
婚嫁乖前志,功名异夙心。
汤师不可问,江上碧云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寄上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寄契盈上人(一作《送别》)

何处是西林,疏钟复远砧。

注释
  1. 西林 - 指佛教寺庙或修行之地。
  2. 疏钟 - 稀疏的声音,形容寺庙中的晨钟暮鼓。
  3. 复 - 再次,表示连续或重复。
  4. 砧 - 古时用石制的捣衣工具,敲击声可传得很远。
  5. 何处 - 询问对方所在的地方。
  6. 何为 - 何事,什么事。
  7. 西林 - 佛教中常见的修行胜地,象征清净、宁静之地。
  8. 疏钟复远砧 - 早晨寺院响起了稀稀疏疏的钟声,而远处又传来了砧声,形成一种宁静而遥远的画面。

雁来秋水阔,鸦尽夕阳沈。

注释
  1. 秋水阔 - 秋天的水显得格外宽广。
  2. 鸦尽 - 乌鸦飞完了,天色已晚或日落时分。
  3. 夕阳沈 - 夕阳慢慢下沉到地平线以下。
  4.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天空中大雁排成V字形南飞,而乌鸦也已经飞尽,夕阳沉入地平线。

婚嫁乖前志,功名异夙心。

注释
  1. 婚嫁——指男女结婚之事。
  2. 乖——违背、不如意。
  3. 前志——以前的愿望、志向。
  4. 夙心——以前的心意、初心。
  5.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追求名利的志向感到失望和遗憾。

汤师不可问,江上碧云深。

注释
  1. 汤师 - 泛指高僧或修行者。
  2. 不可问 - 无法询问或探求。
  3. 江上碧云深 - 长江上的碧云(即江上的雾气)很浓密,景色十分深远。
  4.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与高僧相遇却无法交流的遗憾,同时描绘了长江上云雾缭绕、景色幽深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一位名为“上人”的朋友或亲人的信中的部分内容。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整体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气氛。

诗的首句“何处是西林”直接点出了信的主题,即询问朋友所在的西林。接着,诗人以“疏钟复远砧”描述了周围环境的静谧,以及晨钟暮鼓的声音传递得遥远。这种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雁来秋水阔,鸦尽夕阳沈”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大雁南飞和夕阳西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婚嫁乖前志,功名异夙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追求和理想感到失望。他意识到自己的志向已经被改变,而那些曾经的理想和追求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理想的追忆。

最后两句“汤师不可问,江上碧云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与高僧相遇但无法交流的感受。这里的“汤师”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和尚或高僧,而“碧云深”则描绘了江面上浓密的雾气,给人一种深远和神秘的感觉。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时的无奈和迷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