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想追兵缓翠华,古碑荒庙闭松花。
纪生不向荥阳死,争有山河属汉家。
【注释】
静想:静静回想。追兵:追击的官军。缓翠华:指皇帝车驾缓行。古碑荒庙闭松花:指庙宇荒芜,碑文剥落。纪生:指张纲,字纪生,明末抗清将领。荥阳:古郡名,今属河南。争有:岂有。山河:指国家的疆域。汉家:指汉室江山。
【赏析】
此为七绝。首句写庙前环境。次句写庙内情景。第三句写张纲之死。最后一句写国祚之续。全诗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情调悲壮。诗人以“静想”二字领起,就写出了作者对故太尉段公的缅怀之情,而“静”也正与下句“古碑荒庙闭松花”的荒凉氛围相映衬。这里既写了庙貌的残破,又表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不向荥阳死”,语出《史记·张仪列传》,荥阳是秦朝东都所在,也是楚汉战争时项羽的封地,这里指张纲不愿死于荥阳。“争有山河属汉家”,这句意谓张纲宁死不肯屈从于清廷的威逼利诱,宁愿战死疆场,使国家山河仍归汉家所有。这是全诗感情最强烈的一句,充分体现了张纲的忠烈精神。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来突出主题。如“静想追兵缓翠华”与“静思往事空泪痕”两句,通过追忆过去的事情,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以及对自己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古碑荒庙闭松花”与“白杨城上吹黄尘”两句,则通过描写荒废的庙宇和满地的松花,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叹。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
诗中的用典也是十分精妙的。如“静想追兵缓翠华”一句中,用“追兵”一词,既表明了当时战局的紧张,又暗示了作者对战事的关注;而“缓翠华”则是用“翠华”一词来形容皇帝的车驾缓行,进一步渲染了当时的肃穆气氛。再如“争有山河属汉家”,这里的“汉家”指的是汉室江山,而“争有”则强调了这份江山属于汉朝,而非清朝。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更具深度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