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类同真性,千般体一如。
若人解此法,何用苦寻渠。
四生同一体,六趣会归馀。
无明即是佛,烦恼不须除。
颂 其八
万类同真性,千般体一如。
若人解此法,何用苦寻渠。
四生同一体,六趣会归馀。
无明即是佛,烦恼不须除。
注释:
①“万类”指世间所有事物和现象。“真性”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本性。
②“千般”指千变万化的事物和现象。“体一如”指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源于同一个本体,本质相同。
③“若人解此法”指如果理解了这些道理和方法。“苦寻渠”指为了这些道理和方法而到处寻找。
④“四生”指佛教中的四大生命:天、阿修罗、人、畜生。“同一体”指这四种生命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⑤“六趣”指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天道(梵语称为“梵天”,意译作“天道”,即善趣)、饿鬼道(“饿鬼”,意译作“饿鬼”)等六个不同的境界。“会归馀”指所有的六道轮回最终都会归于余下的一个境界,即涅槃的境界。
⑥“无明即是佛”指没有迷惑无知的状态就是达到佛的境界。“烦恼不须除”指消除烦恼并不是必须的,因为只要能够认识自己的本质,就能够达到解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颂诗,主要阐述了佛法的深奥和修行的方法。
首句“万类同真性,千般体一如”表达了世间万物都有共同的本性和本质,无论千变万化,它们都源于同一个本体,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是对佛法中“万法唯心,唯识所变”的一种解释,也是对佛法中“万物皆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一种解读。
第二句“若人解此法,何用苦寻渠”表达了如果理解了佛法的道理和方法,就不必再去苦苦寻找那些所谓的真理或知识。这是对佛法中“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一种阐述,也是对佛法中“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一种解释。
第三句“四生同一体,六趣会归余”表达了佛教中的四生(天、阿修罗、人、畜生)和六趣(天道、阿修罗、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是对佛法中“三界唯心,三界唯识”的一种解释,也是对佛法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一种阐述。
末两句“无明即是佛,烦恼不须除”表达了只要能够认识自己的真实本性,就能够达到佛的境地,消除烦恼并不是必需的。这是对佛法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一种解读。
这首诗通过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