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忆西岩寺,秦原草白时。
山寻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暮磬潭泉冻,荒林野烧移。
闻师新译偈,说拟对旌麾。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从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作答。
首句“又忆西岩寺”,回忆西岩寺。西岩寺是唐代高僧鉴真大师讲经弘法之地。作者在西岩寺住了一段时间,并在那里结识了鉴真大师。后来他随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因此对西岩寺充满了感情。“西岩寺”即指西岩。“秦原草白时”,点出了地点是陕西。“草”字既指草,又暗指诗人自己。因为诗人曾长期流寓长安,故以草为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凄凉之感。
颔联两句写山中樵夫上山,诗人登山拜访李司空。“人”“迟”互文见义,意思是说:人到雪房迟,是因为山上积雪厚。“迟”也暗示着诗人的孤独寂寞。
颈联两句写傍晚时分,潭水结冰,林子燃烧。“暮磬”是佛教用语,指佛寺晚钟;“潭泉冻”即指冬天的潭泉已冻成了冰,说明时间已近傍晚,此时寺庙里的僧人正在敲钟诵经。“荒林野烧移”,表明山林已经没有树木,只有野草和野火,表现荒凉景象。
末联两句写诗人听说李司空将为他翻译《大乘经》,于是想到自己要面对佛像,准备迎接挑战。
【答案】
又忆西岩寺
——怀念西岩寺。西岩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学圣地,也是鉴真大师讲经弘法的地方,所以诗人对寺院有很深的感情。
秦原草白时
——描绘西岩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秦”指陕西,“原”指平原,“白”指草木皆白,形容初冬时节景色苍凉。“时”是代词,相当于“时人”。
山寻樵径上
——写诗人去西岩寺拜访李司空的行程。
人到雪房迟
——写诗人到达西岩寺后看到的景象。大雪封山,山路难行,所以诗人只能等到天黑才能上山,这反映了当时山里交通的困难和环境的恶劣。
暮磬潭泉冻
——写诗人到达西岩寺后听到的情景。“暮磬”是佛教用语,指佛寺晚钟;“潭泉冻”即指冬天的潭泉已冻成了冰,说明时间已近傍晚,此时寺庙里的僧人正在敲钟诵经。
荒林野烧移
——写诗人到达西岩寺后看到的景象。由于连年战乱,山林被烧毁,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
闻师新译偈
——写诗人听到李司空为他翻译《大乘经》的消息后的感想。
说拟对旌麾
——写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旌麾”是古代军队指挥用的旗,这里借指佛教法器。“说拟对”指准备接受挑战,“对”即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