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懒言多忌讳,野吟无主若纵横。
君看三百篇章首,何处分明著姓名。
【注释】
偶题:偶然吟咏。
时事:指国家大事,政治形势。
懒言:不愿多说。
多忌讳:多忌讳是封建统治者对言论的限制。
野吟:指不受拘束的自由诗。
无主:指自由诗的内容不拘于格律。
纵横:纵横捭阖,原意指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策士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游说,后来泛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施展策略,进行活动。
三百篇:这里指《诗经》,共305篇。
篇章首:指诗歌的开头。
姓名:指文章和诗词中作者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因得罪了肃宗而流落夔州,生活十分贫苦。他看到朝廷内外一片混乱,就写下这首《偶题》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诗一开头,“时事懒言多忌讳”,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多说国家大事。“多忌讳”是指朝廷对言论的限制,这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受压抑、失意的心情。
下面二句“野吟无主若纵横”,意思是自己写诗不受拘束,像纵横家一样自由自在。这反映了诗人不满于官场的束缚,希望像纵横家一样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第三句“君看三百篇章首”,意思是自己看《诗经》的开头,就能看到名字。这里用典,暗指《诗经》是孔子编辑整理的,而自己却因为受到排斥而不被录用,因此感到愤懑不平。
最后一句“何处分明著姓名”,意思是不知道哪里才能写出自己的名姓。这句话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失落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在官场上受压抑、失意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渴望施展才华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