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夸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注释】
1.谢徽上人:指唐代诗人李白。2.见惠:得到。3.二龙障子:即画有两条龙的屏风。4.短歌:即七言律诗,简称七古。5.金城:这里指苏州昆山。6.僧繇(Yāo):三国魏画家,擅画龙。传说他曾为吴王孙权画龙,吴王认为画得不逼真,便要他重绘。7.蜀国玉局观:即玉局观,在成都,相传孙遇曾住此。8.游人:指观龙的人。9.五羊:广州别称。10.徽上人:即谢徽上人,李白的朋友,字公上。11.新:新奇。12.画龙:用笔法画龙。13.头角及须鳞:指画龙的技法。14.筋骨与精神:指画龙的气韵生动。15.真艺者:真行家。16.惠我双龙:指谢徽上人将画送给李白。17.价:价格。18.叶公好假龙:比喻那些以收藏书画而冒充鉴赏家的人。19.真龙:真正的龙。20.却惊怕:反而害怕。【译文】
我见到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平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夸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友人谢徽上人所赠画龙的题赞和颂扬。前四句写自己所见之“龙”及其来历,后八句则是对所赠“龙”的赞美之词。全篇语言平白如话,但意境高妙,形象生动。
开头两句说,我见到了苏州昆山金城里的两条龙。这两条龙就是谢徽上人在玉局观画的两条龙。这两句是第一层意思,也是全篇的基础。
第三、四句说,相传这两条龙是古代画家张僧繇所画的。张僧繇擅长画龙,传说他曾画一条大鱼于吴王阖闾宫中,这条大鱼从水中跃出,腾云驾雾而去。吴王以为神仙之物,命人加害张僧繇,张僧繇就请吴王把鱼放在案上,然后拿起刀子去杀它。张僧繇举刀刚要落下时,那鱼忽然变成了一条巨大的龙飞走了。吴王十分惊异,只好赦免了张僧繇。
第五至第八句是对谢徽上人画龙技艺的高度赞扬。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谢徽上人画龙的技巧非常高超,他不用夸张的手法,只用简洁明快的线条,就能画出神龙来。这种画法叫做“点睛”。所谓“点睛”,是指给画中的龙画上眼睛。如果画上了眼睛,龙就会活灵活现地跳出来,所以人们又称其为“传神之笔”。李白在这里强调谢徽上人的画龙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接着李白又进一步称赞谢徽上人的画技:“不求它的头角和胡须鳞片,只要求它的筋骨和精神。”这是第二层意思。
李白最后还谦虚地说,谢徽上人画的龙虽然很好,但他并不以此炫耀。如果有人看到真的龙就会感到害怕,因为龙不是一般人所能见到的。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平易,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修饰,但它的艺术价值却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