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得令室,我命独何咎。
不遇姜任德,正值丑恶妇。
才质陋且俭,姿容剧嫫母。
鹿头猕猴面,椎额复出口。
折頞靥楼鼻,两眼䫜如臼。
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
头如研米槌,发如掘扫帚。
恶观丑仪容,不媚似铺首。
暗钝拙梳髻,刻画又更丑。
妆颊如狗舐,额上独偏厚。
朱唇如踏血,画眉如鼠负。
傅粉堆颐下,面中不遍有。
领如盐豉囊,袖如常拭釜。
履中如和泥,爪甲长有垢。
脚皲可容箸,熟视令人呕。

丑妇赋

人皆得令室,我命独何咎?

不遇姜任德,正值丑恶妇。

才质陋且俭,姿容剧嫫母。

鹿头猕猴面,椎额复出口。

折頞靥楼鼻,两眼䫜如臼。

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

头如研米槌,发如掘扫帚。

恶观丑仪容,不媚似铺首。

暗钝拙梳髻,刻画又更丑。

妆颊如狗舐,额上独偏厚。

朱唇如踏血,画眉如鼠负。

傅粉堆颐下,面中不遍有。

领如盐豉囊,袖如常拭釜。

履中如和泥,爪甲长有垢。

脚皲可容箸,熟视令人呕。

【译文】:

人们都能娶到贤良淑美的妻子,我的命运却如此坎坷,这是为什么呢?

我没有遇到像姜、任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来帮助自己,偏偏遇到了一个丑陋的女人。

我的才能与资质都很低劣,外貌也不端正,相貌酷似嫫母。

我的头长得像小鹿的头,眼睛像猕猴一样,额头上还凸出一块,鼻子上还有一个口子。

我的下颌前突,颧骨突出,耳朵大而且向前倾。

我的鼻梁塌下去,鼻子像研钵一样圆而粗糙;嘴唇涂得鲜红,眉毛画得像老鼠拖着尾巴。

脸颊上涂着胭脂,额头上特别厚重,红得像踩了一脚鲜血。

嘴唇涂得鲜红,像踩了一脚鲜血,眉毛画得像老鼠拖着尾巴。

腮上的胭脂像狗舔脸,额头上厚厚的胭脂特别显眼。

双唇涂着红颜色,像踩了一脚鲜血,眉毛画得很难看。

脸上的胭脂涂得很厚,但脸上却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涂抹的地方。

领口就像腌鱼的袋子,袖子宽大得象擦锅用的布巾。

脚掌像泥潭里的泥土,脚趾甲很脏。

鞋子里的泥太黑了,看久了让人反胃。

【赏析】:

《丑妇赋》是一首描写丑妇容貌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丑妇的不同面貌,表现了丑妇的丑陋。诗人以姜尚、管仲、鲍叔牙、宁戚等贤者为比,以姜尚之妻“至美”为反衬,说明“天下之美尽在丑夫”。在《毛诗序》中,孔子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而兴淫风,男女失时,民人未生也。”可见“淑女”是封建社会理想的婚姻对象,而“丑妇”则是被排斥的婚姻对象。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全诗共六章,每章八句,用对比手法写“丑妇之美”,反复咏叹,辞意深挚,感情强烈,艺术效果十分显著。

第一章开头两句说“人之好色”,接着用“我”与“人”对照来说明“我”的不幸。作者没有直接说“我”的不幸是由于“人皆得令室,我独无”,而是用“不遇”、“值”、“当”等字暗示。这种含蓄的写法,使读者对下文的揭露产生悬念,从而引起共鸣。以下四句从不同方面具体说明“我”的不幸。作者指出“我”之所以“独何咎”,“是因为我没有遇到像姜、任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来帮助自己,偏偏遇到了一个丑陋的女人。作者把姜太公、管仲和鲍叔牙、宁戚这些历史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说明“我”的不幸是由于命运的安排,而不是由于自己的品行不好。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贤良淑美的妻子,而“我”则相反,因此才“遇丑妇”。

第二章继续写“我”的不幸。这一章主要写“我”与姜太公之妻相比。作者首先指出姜太公之妻的美貌是天下最美的。接着用“恶观”三字总束上文,指出“丑妇”的种种丑陋特征。这几句是对上章“不遇”的具体解释,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作者认为姜太公之妻之所以能够成为贤良淑美的妻子,是因为她没有遇到像“我”这样的丑女人。

第三、四章进一步写“我”与姜太公之妻相比。这三章主要是用姜太公之妻的容貌来比喻“我”的容貌。作者认为虽然“我”的相貌不及姜太公之妻的相貌,但是比丑妇还要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子,它不仅总结了前面的叙述,而且表明了作者对丑妇的看法——即认为丑妇的相貌比丑妇本人更加丑陋。这一章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全诗的高潮部分。

第五、六章写“我”与丑妇的比较。这两章主要是将“我”比作丑妇。作者认为丑妇的相貌虽然不如姜太公之妻,但比丑妇本人要好得多。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结论性语句,它表明作者认为“我”的命运并不悲惨,而丑妇却是最可悲的。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丑妇”的美丑问题,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深刻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