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
猷公曾住天台寺,阴雨猿声何处闻。
以下是对《与湛上人院画松》的逐句翻译:
- 诗句翻译:
- “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
这一句描述画中的松树用水墨刚刚勾勒出来,就仿佛岩石下的一棵树,被风雨摧残得只剩下一半,隐藏在山洞之中的云朵。
- “猷公曾住天台寺,阴雨猿声何处闻。”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某位名叫猷公的人曾经居住过的天台寺的怀念,同时通过描写阴雨天气下,山林间的猿猴叫声让人感到遥远和不可捉摸。
- 译文:
- 画中的松树刚用水墨描绘完成,就像岩石下的一棵树,被风雨摧残得只剩下一半,隐藏在山洞之中的云朵。
- 我想起了过去有一位名叫猷公的人曾经居住过的天台寺,现在只能听到远处山林间的猿猴叫声,不知道它在何处回荡。
- 关键词注释:
- 水墨: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材料,用墨汁调和水制成。
- 岩下树:山崖下方的树木,形容松树生长在险峻的山崖之下。
- 摧残半隐洞中云:形容松树在风雨中受到损伤,只有一半露出洞口的云朵。
- 猷公:唐代人物,名字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熟人。
- 天台寺:位于浙江天台山的佛教寺庙,是唐代著名的古刹之一。
- 阴雨猿声:形容山林间在阴雨天气中传来的猿猴叫声。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幅画作中的松树,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赞美之情。画面上的松树刚用水墨描绘完成,就像岩石下的一棵树,被风雨摧残得只剩下一半,隐藏在山洞之中的云朵。同时,诗人回忆起过去有一位名叫猷公的人曾经居住过的天台寺,现在只能听到远处山林间的猿猴叫声,不知道它在何处回荡。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衬托,展现了松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