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屋扶疏千万竿,年年相诱独行看。
日光不透烟常在,先校诸家一月寒。
注释:
题源分竹亭——题目来自分竹亭,这是一座在山上的竹亭。
绕屋扶疏千万竿,年年相诱独行看——竹园环绕着竹亭,每一棵竹子都高耸入云,每年春天我都会独自行走在竹林中观赏。
日光不透烟常在,先校诸家一月寒——阳光无法透过浓密的竹林,烟雾缭绕始终不散,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形象,将竹的美丽、坚韧和独特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以“绕屋扶疏千万竿,年年相诱独行看”开篇,描绘了竹园的壮观景象。这里的“绕屋扶疏千万竿”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而“年年相诱独行看”则透露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诗人以“日光不透烟常在,先校诸家一月寒”来进一步描绘竹园的美景。这里的“日光不透烟常在”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中的浓密雾气,使得阳光无法穿透。而“先校诸家一月寒”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敬佩之情。他认为竹子的坚韧和顽强是其他植物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他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去观察和学习。
诗人以“日光不透烟常在,先校诸家一月寒”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竹子的特点。他认为只有像竹子这样坚韧和顽强的人才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