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庭初拜建安侯,天子临轩寄所忧。
从此向南无限路,双旌已去水悠悠。
注释:
建州:今江西建昌,是唐时建州府治所在。陆使君,名不详,曾任建州刺史。汉庭:指朝廷。初拜建安侯:初次被封为建安侯。天子临轩寄所忧:天子亲临殿前,表达忧虑。临轩,古代天子视朝于正殿之前。寄托忧虑:表示忧虑之意。从此:自此以后。南:向南。无限路:无边无际之路。双旌已去水悠悠:双旌,双旗。水悠悠:水流悠悠。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起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诗人在京城长安,皇帝亲自登殿赐宴,以酒食相赠,对陆使君的远行表示了深深的关怀和关切。
第二句写陆使君即将远赴建州任刺史,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祝福。建州是唐代的建昌郡。诗人用“天子临轩”和“寄所忧”两个词语,将送别的情境渲染得更加深情。“寄所忧”既表明皇帝对陆使君的关心,也暗示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忧虑。陆使君将要担任建州刺史一职,这一职位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陆使君在京城长安受到皇帝的厚爱,因此皇帝对他非常关心和牵挂。这种关爱之情也体现在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也意味着他对陆使君的期待和信任。陆使君作为一位官员,肩负着维护国家和地方治安的责任。他在京城接受皇帝的赏识和信任,因此皇帝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皇帝希望陆使君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国家和百姓创造更加美好和繁荣的未来。
第三句写陆使君离开后的景色和心情。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即陆使君离开后的景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的心情。“从此”一词,表明陆使君离开了京城长安,开始了新的旅程。陆使君离开后,京城长安的景象发生了变化。诗人用“无限路”来形容陆使君离开后的道路,既表达了诗人对陆使君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陆使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陆使君即将踏上前往建州的路程,这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陆使君需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确保他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陆使君离开京城长安后,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陆使君离开后,京城长安的景象变得更加空荡而寂寥。然而,诗人并没有感到孤独或失落。相反,他感到了一种解脱和自由。这种解脱和自由来自于他即将与陆使君一起迎接新的挑战和经历新的生活。
最后一句描写了送别时的场面。诗人站在京城长安,目送着陆使君离开,只见那两杆大旗已经消失在远方的水波之中。这里用“水悠悠”来比喻大旗在水中飘动的样子,既表现出大旗的壮观和威严,也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感慨。大旗的飘扬象征着陆使君即将开始新的征程和面对新的挑战的决心。陆使君离开京城长安后,诗人不禁想起与友人离别的情景。那时,他们也曾一同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的风景;现在,诗人独自一人留在京城长安,只能目送着陆使君离去。这种离别的场景虽然让人感到悲伤和不舍,但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