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
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译文】
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
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注释】
送:赠别。秦侍御与福州鲍大夫有旧。
篆之:张篆的字,即张篆。
闽中:今福建一带。
去渺然:远去。
辕门:军营大门,这里指鲍大夫府第。
拜首:叩头致礼。
儒衣:儒者的服饰。
车:通“徂”。
貌似:形貌相似。
牢之:人名,姓鲍,名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别好友时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饯别为题,但并没有写一般的离愁别恨,而是着重表现友情深厚和对友人的关怀。诗人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二人友情的真挚深厚,并寄予了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祝愿。诗的前四句写张篆之辞别鲍大夫的情景,后四句写鲍大夫的答谢。诗人通过描写友人辞别鲍大夫时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友人张篆辞别好友鲍大夫,踏上前往闽中的路途。鲍大夫与张篆有旧交,所以诗人将二人的友情作为送别诗的重点来写,并以此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万里闽中去渺然”,意思是友人要离开闽地到遥远的福州去,这让人感到十分的茫然、惆怅。诗人用“渺然”来形容这种茫然之感,表现出诗人的惆怅之情。
“孤舟水上入寒烟”,意思是友人乘着一叶孤舟,在水面上划行,而周围的环境被寒烟笼罩着,给人一种静谧而又凄凉的感觉。诗人用“孤舟”、“寒烟”来描绘出友人离去时的孤单、寂寞和凄凉之情。
“辕门拜首儒衣敝,貌似牢之岂不怜?”两句的意思是,在鲍大夫门前叩头致意,穿着破旧的衣服,好像牢中的那个人一样可怜。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牢中的那个人,以此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