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
双旌谁道来何暮,万井如今有几人。
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
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
双旌谁道来何暮,万井如今有几人。
赏析:
本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之手,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去后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的诗歌。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江上初收战马尘”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结束后,江面上恢复了平静的景象。这里的“战马尘”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同时也暗示了和平的到来。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结束的喜悦。
第二句“莺声柳色待行春”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到来。莺歌燕舞,柳树发新芽,这些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第三句“双旌谁道来何暮”,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离去后的一种情感投射。“双旌”指的是旗帜,这里可能象征着荣誉或地位的象征。诗人通过“谁道来何暮”的疑问,表达了对自己朋友离去后,是否还能保持其原有的地位和荣誉的担忧。
最后一句“万井如今有几人”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看法。“万井”在这里可能是指众多的村庄或城市,而“几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人口减少的担忧。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和对未来人口减少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平、自然以及未来的复杂情感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