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
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注释】:
- 赠:赠送。长沙赞头陀(即“赞佛”)是唐代高僧惠能的徒弟,他住在长沙(今湖南省)南岳衡山脚下的韶石寺。惠能曾说,“我昔在黄梅(湖北黄冈),有传授衣钵之事。”这里指惠能的事迹。
- 外道邪山千万重:指佛教以外的邪门歪道,如迷信、巫祝之类,重重地环绕着佛教圣地。
- 真言一发尽摧峰:意谓佛教中的真言一经发出,就能摧毁所有的邪教迷信,包括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
- 明月无人夜:指深夜月明,没有行人的夜晚。
- 昭潭制恶龙:相传潭州(治所在湖南长沙,今湖南长沙)一带有许多妖怪作祟,称为“恶龙”。传说只要和尚念动真经咒语,便能降伏它们。此处指和尚惠能念诵真言咒语,降服了那里的恶龙。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僧人的诗。全诗四句皆用对偶形式,以简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高僧的崇高形象和崇高行为。
首句写僧人所处的环境,外道邪山重重,邪教迷信势力遍布各地,与佛祖的圣地形成鲜明对比。次句则突出表现了这位高僧的神通广大。真言一发,便能使邪教全部崩溃。第三句写夜晚明月当空,万籁俱寂,这时只有和尚在诵经念佛。第四句写和尚在深夜念经时,忽然听到潭中传来龙吟之声,原来这是潭中作怪的孽龙被和尚的佛法所感动。最后一句写和尚念罢真言之后,潭中恶龙已不复存在。
这首诗赞美的是惠能和尚,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他的言行,而是通过写环境来烘托和尚的形象。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或烘托。
此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前两句写景渲染气氛;第三句点明时间与地点;后两句写和尚念经降妖的故事,既歌颂了和尚的高尚品德,也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蔑视和憎恨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