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注释】
①酬:回应,答谢。乐天:唐白居易号。
②见:看见,指诗题中的“老”指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③有谁怜:指谁肯怜悯?怜惜。
④身瘦带频减:身体消瘦,衣服带子不断减少。
⑤发稀冠自偏:头发稀疏,帽子自然偏斜。
⑥废书缘惜眼:因为爱惜眼睛,而停止读书。
⑦多炙为随年:指随着年龄增长,需要更多的火把取暖。
⑧经事还谙事:经历的事情多了,了解的事情也就多了。
⑨阅人如阅川:看人就像看大河一样,每一条河都有它的源头和支流。
⑩细思皆幸矣:仔细想想,都是多么值得庆幸啊!
⑪莫道桑榆晚:不要说太阳落山(即暮年)了。
⑫微霞尚满天:还有微弱的余晖照耀着天空。
【译文】
人生谁都想老去,但到了老年又有多少人会怜惜你呢?
人老了身体就变得消瘦,衣服的带子也经常被勒紧,头发稀疏,帽子自然而然地歪斜。
为了不损伤眼睛,人们停止了读书;随着时间的流逝,需要更多用火把取暖。
经过很多事情,对世事的了解也就更加深入;看人就像看河流一样,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源头和支流。
仔细想想,都是非常幸运的事啊,不必再说太阳快要落山了。
不要以为太阳落山就意味着生命结束,黄昏时仍有微弱的余晖映照着大地。
【赏析】
《酬乐天咏老见示》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是诗人在酬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情真意切,寓意深远。首联两句,直承白居易诗“欲知除老去,唯有学弥敦”,言人无不爱老,但老去却没人怜惜自己,令人痛心。中间四句,写人到老年的体貌特征。颈联两句,进一步点出衰老的原因。尾联两句,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全诗以老为话题,抒发了作者因老而生的悲凉之情,并由此而想到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从而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共八句四十字。开头四句是第一联,写老去无人怜惜的哀怨。五、六句是第二联,写人老体衰的具体表现。第七句是第三联,写人老眼昏,不得不停止读书。第八句是第四联,写年岁大了,要依靠火把才能取暖。最后二句是第五、六联的总结,写诗人对于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到十分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