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景登桥望,分明春色来。
离心自惆怅,车马亦裴回。
远雪和霜积,高花占日开。
从官竟何事,忧患已相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贬低诗人的思想性格。

“暖景登桥望,分明春色来。” 暖景:春天的景色。

译文:春天到来时,我登上灞桥,远眺长安城。

注释:“暖景”指春天的景色,这里暗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意。登桥望春景,即登灞桥,这是在长安城西,为唐代著名的风景区。

赏析:首联写景,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春日登桥,长安城已遥遥可见;次联抒情,直抒胸臆——离别之际,自己不免惆怅不已。颔联紧承上句“望”,进一步写情,写因送别而产生的惆怅之情。“惆怅”二字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望”的是长安城。长安,古称长安城或京师,今西安西北。此时正值暮春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作者却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春光,反而因为要离开长安而黯然神伤。“车马亦裴回”,是说车子也像徘徊不前一般。“裴回”是形容车子行走迟缓,徘徊不前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说,作者不忍心离去,所以车子都徘徊不前了。“裴回”一词出自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颈联“远雪和霜积,高花占日开。”写长安城的冬景。长安,古称长安城或京师,今西安西北。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白雪皑皑;寒气袭人,万物萧条。长安城内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然而正是在这冰天雪地之中,有一株傲寒怒放的花朵在竞相开放!此句化用杜甫《腊月》“一年腊酒浑常绿,千里江田尽白头”之语,既点明季节,又写出长安城冬天的美景;既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奇观,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高花”指早梅。梅花不畏严寒,独自迎风怒放,是岁寒三友之一。

尾联“从官竟何事?忧患已相催”抒发感慨。从官者,从驾官员也。忧患,忧愁和祸患。

赏析:尾联写离别之后的感怀。“竟”同“竟”,“相”通“向”。“从官”犹言随驾。“竟何事”犹言到底有什么可做的事情。作者感叹自己没有可以做的事情,没有可以追求的事业,也没有值得留恋的东西。“忧患”,忧愁和祸患。“催”,催促之意。作者感叹自己被忧愁和祸患所逼迫。

【答案】

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

暖景登桥望,分明春色来。

离心自惆怅,车马亦裴回。

远雪和霜积,高花占日开。

从官竟何事,忧患已相催。

译文:

暖春时节登桥远望,眼前展现的分明是满目春色。

离别之后心中自然感到惆怅,车子也像徘徊不前一般。

长安城外远山积雪覆盖着苍翠的树林,高大的梅花顶着寒冷傲然绽放。

随从官员们究竟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呢?忧患正不断地逼迫着我向前奔忙!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灞上送别钱起后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四联皆写送别情景。首联写景,点明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颔联直抒胸臆,写离别之愁。颈联写长安城的冬景。尾联抒发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