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
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
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
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注释】
晚到:晚上到达。耆老家:指老翁的家,耆(qí)老人。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苦话:痛苦地诉说。因寻:于是寻找。几年:数月。几家存:几家还存在。冒雨:顶着雨。禾黍:庄稼。逢人:遇见别人。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井边长满了乱草,水从井中流出流进了篱笆。惆怅不堪住:因为不能居住而感到惆怅。空山月又昏:空山中的月亮又暗了。
【译文】
傍晚才到盩厔耆老家,
老朋友曾与我相识,
我们走出柴门相会。
痛心地说别后的往事,
于是来到溪边的村庄。
数月来客居何处,
近日还有几家幸存?
冒着暴雨看庄稼长势,
遇到熟人就想起子孙。
井旁长着乱草遮住井口,
水流进篱笆的根部。
惆怅难耐只好住下来,
空山中月光又变昏暗。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诗人杨载被诬陷下狱之后,是诗人在友人处暂避的一首写景抒怀诗。全诗通过对山村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山村中孤独寂寞的感受。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傍晚抵达朋友的山村,与朋友相见并倾诉衷肠。首句“晚到”点明时间,次句以“柴门”表明这是朋友家的门户。三、四句写与友人久别重逢的情景,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苦话别时事”,说明他们久别重逢后,便畅谈别后的情况,彼此都为对方担心,因而更加怀念起分别以来的友情。五、六句写诗人离开朋友的家后,在村中四处闲逛,看到村民们还生活得很好。七句则写诗人在山村中找不到住处,只好在友人家暂住,心中惆怅不已。“惆怅不堪住”,说明他心情极为不好;最后四句写夜晚时分,诗人独坐山中,只见月光洒满山谷,而自己却无法入睡,只能忍受着这令人伤感的寂静。“惆怅不堪住”不仅写出了他的孤寂和无奈,而且表现了他内心的凄凉。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诗人在山村中的孤独生活,但字里行间仍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自己不幸命运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