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
坐久仆头出,语多僧齿寒。
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
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
我身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

【注】百首:杜甫诗集中有《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第一首题为“咏怀古迹”。

卷初如卷终:指诗的开头和结尾。

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西塞山的浓云已尽,南湖上的月光斜照。这里用西塞山、南湖来象征李白和陶潜的生平事迹。西塞山是李白晚年流寓江陵(今湖北荆州)时所居的地方,南湖是李白晚年隐居之处。

李白终无取:李白最终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陶潜固不刊:陶渊明的人品是坚贞不移的。

开元日: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文化相当繁荣。

争遣名为李翰林:我如果生活在唐朝开元年间,定要被称为李翰林!翰林院是唐玄宗时期设置的一个官署名,主管起草诏令文书,并参与决策军国大事。

【赏析】

此诗为杜甫怀念友人而作。杜甫在成都草堂与友人交游甚密,对好友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就是他在怀念李白时所写。

诗的首联,说百首《咏怀古迹》中有一首与李白有关,这当然是夸张之语,但也表明了杜甫对李白的怀念之情。杜甫曾说:“昔年十四五,落魄江湖中。”(《梦李白》)他与李白同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们之间友谊深厚。杜甫在诗中称李白为“故人”,可见他对这位“故人”的怀念是多么深切。

颔联写杜甫与李白的会面。杜甫在成都草堂,李白则流落江陵。他们虽久别重逢,但彼此都感到十分高兴。杜甫说:“坐久仆头出,语多僧齿寒。”这是形容李白说话时气度不凡,声音洪亮,好像和尚的牙齿一样清脆。

颈联进一步描绘两人见面的情景。西塞山是李白晚年流离失所时所居之地,也是他诗歌中表现自然景色的典型地点;南湖水则是陶渊明晚年归隐之地。这里以西塞、南湖来比拟李白和陶渊明,表明二人虽然身处乱世,但却都能超脱尘世,不为名利所累。

尾联写杜甫对李白的赞叹和惋惜之情。他说:“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这两句是杜甫对两人一生的评价,他认为李白一生未能有所建树,但陶渊明却始终如一,其人品是坚定不移的。《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匪石”即不改变的意思。这句诗意思是我的心志坚定,不会改变。杜甫在这里用它来比喻陶潜的品格高尚。

尾联的下句说:“我身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意思是说如果我处在开元年间,一定不会辜负这个美名。开元年间是唐代的极盛时期,当时的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杜甫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开元盛世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示自己如果能生活在那个时代,一定要有所作为。

这首诗是杜甫怀念友人所作,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