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无遗策,辞天便起缨。
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
受命麒麟殿,参谋骠骑营。
短箫催别酒,斜日驻前旌。
义勇千夫敌,风沙万里行。
几年丹阙下,侯印锡书生。
送郑书记
以诗歌表达别离之情
- 诗词原文
决胜无遗策,辞天便起缨。
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
受命麒麟殿,参谋骠骑营。
短箫催别酒,斜日驻前旌。
义勇千夫敌,风沙万里行。
几年丹阙下,侯印锡书生。
- 注释及赏析
- 决胜无遗策:决胜时没有任何遗漏的策略。表示决心和能力。
- 辞天便起缨:在告别天地时就准备请缨(参军)。表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 出身唯殉死:只有为了国家而死才是真正的英雄。表达了对为国家付出生命的赞美。
- 报国且能兵:报效国家同时具备军事才能。体现了诗人对个人能力的自信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 受命麒麟殿:接受帝王的命令。形容官职高升、责任重大。
- 参谋骠骑营:参与策划骠骑营的工作。骠骑营是唐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机构,参与其工作意味着拥有很高的权力和地位。
- 短箫催别酒:用短箫演奏催人饮酒作别。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离别时刻的感伤。
- 斜日驻前旌:太阳西斜时驻留旗帜。象征着告别的时刻即将到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 义勇千夫敌:勇敢无比,足以匹敌千夫。形容勇气与力量,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肯定。
- 风沙万里行:在风沙漫天的大地上行走。形容旅途艰难,但仍然坚持前行,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几年丹阙下:几年后将回到朝廷。丹阙指皇宫,代表着荣耀和地位。
- 侯印锡书生:获得封侯之印赐给读书人。比喻通过努力和学识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和地位。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担任尚书省职务期间所作。钱起生活在唐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参与到国家治理和文化事业中来。钱起作为当时的才子之一,不仅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也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任职期间或任职期间前后创作的,用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 名家点评
- 钱起的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壮美的景象,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钱起的这首《送郑书记》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平。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 轶事典故
- 钱起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曾在唐玄宗年间进入宫廷任职,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等职。他在官场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和同僚的赞赏。
- 钱起的诗歌创作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五言诗风格严谨、对仗工整,尤其擅长表达送别、咏史等题材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 作品赏析
- 《送郑书记》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诗中的“短箫催别酒”形象地刻画了离别时的哀愁氛围,而“义勇千夫敌”则展示了诗人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 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