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山重迭势崔嵬,溢目清光入酒杯。
几处烧残红树短,一帆航尽碧波来。
安民未有移风术,征句惭非梦锦才。
四望楼台无限景,槛前赢得且徘徊。

【注释】

登卧龙山偶成:登上卧龙山偶然写下的诗。卧龙山,位于四川奉节县东北,是长江三峡之一,相传为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隐居之地。崔嵬(cuīwéi),高耸的样子。溢目清光入酒杯,满眼都是清丽的光华,就像美酒一样让人陶醉。几处烧残红树短,几座山上残留的树木很短,可能是因为刚刚燃烧过。一帆航尽碧波来,一只船驶出水面,波光粼粼,像是来自大海。安民未有移风术 ,治理好百姓还没有用风雅的诗篇来教化人的能力。征句惭非梦锦才,作诗的时候惭愧自己没有像织锦一样的才华。四望楼台无限景,放眼望去,楼台景色无尽。槛前赢得且徘徊,在栏杆边欣赏这些美景,我久久地驻足不前。

【赏析】

《登卧龙山偶成》是一首纪游之作,诗人登卧龙山,触景生情,即景抒怀,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此诗写得平易自然,清新俊逸,别具风格。

首联“暮山重迭势崔嵬,溢目清光入酒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夕阳西下,群山连绵不断,气势磅礴,犹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层层叠叠,令人叹为观止。诗人抬头望向那一片片落日余晖,仿佛置身于一个明亮的水晶杯中,将这无尽的美景都倒映其中。这里的“溢目”形容眼前美景繁多,难以全部收入眼底。“清光”则指夕阳的光辉,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整联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颔联“几处烧残红树短,一帆航尽碧波来。”进一步描绘了江上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使得江面波光粼粼,如同翡翠一般美丽。几只帆船驶过江面,留下了一道道长长的白线,仿佛在向诗人诉说着远方的故事。这里的“烧残”形容江上的景色如被火烧过般美丽,而“碧波来”则形容江水的颜色如同宝石般晶莹剔透。诗人通过这两个画面,将江水与帆船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

颈联“安民未有移风术,征句惭非梦锦才。”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看法。他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不能仅仅依靠诗歌这种形式,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缺乏才华,无法像织锦一样将美好的景象都展现在纸上。这一部分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认识和反思,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

尾联“四望楼台无限景,槛前赢得且徘徊。”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感慨。他环顾四周,只见楼台错落有致,景色各异;而他站在栏杆前,只能看到眼前的美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留恋之情。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慨,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