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南渡口,敛笏见诸侯。
五两楚云暮,千家淮水秋。
开帘对芳草,送客上春洲。
请问山中桂,王孙几度游。
诗题:送寿州陈录事
注释:
- 寿阳南渡口:指的是位于今河南省南部的一处渡口,可能是诗人韩翃与寿州陈录事相遇的地方。
- 敛笏见诸侯:古代官员行礼时所使用的笏板,代表其职务和责任。在这里,它象征了诗人对宾客的尊敬和欢迎。
- 五两楚云暮:描述了夕阳下楚地(古代楚国地区)的天空云彩,暗示着离别的愁绪。
- 千家淮水秋:描写淮水之滨的秋天景色,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开帘对芳草:打开窗户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请问山中桂:向朋友询问桂花的生长情况,可能象征着友情的美好与长久。
- 王孙几度游:用“王孙”指代贵族或高官,表达了对友人多次游览山水、享受生活的羡慕。
赏析:
《送寿州陈录事》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画面,充满了深情与不舍。
首句“寿阳南渡口,敛笏见诸侯。”描绘了诗人在寿阳南渡口与来自各地的诸侯见面的情景。这里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也体现了作者的谦逊与尊重。
接下来的诗句“五两楚云暮,千家淮水秋。”则转入对天气与季节变化的描述,楚地的云彩暮色沉沉,淮水之畔已是金风送爽的秋季。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感,还深化了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第三句“开帘对芳草,送客上春洲。”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至高潮。诗人打开窗帘,眼前是生机勃勃的芳草,而友人即将离去,踏上春日的江洲。这里的“对”与“上”字的使用,生动传达了送别时的不舍与期盼。
末句“请问山中桂,王孙几度游。”既是结束又是期待。诗人以问句形式邀请朋友到山中的桂树下小憩,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更寄托了对朋友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