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对古寺,何异到西林。
幽罄蝉声下,闲窗竹翠阴。
诗人谢客兴,法侣远公心。
寂寂炉烟里,香花欲暮深。

题慈仁寺竹院

千峰对古寺,何异到西林。

幽罄蝉声下,闲窗竹翠阴。

诗人谢客兴,法侣远公心。

寂寂炉烟里,香花欲暮深。

注释:

  1. 千峰对古寺:形容寺庙周围的山峰高大且众多,与古老的寺庙形成对比。
  2. 何异到西林:比喻这景色与西边的森林相似。
  3. 幽罄蝉声下:在寂静的环境中,可以听到蝉鸣声。
  4. 闲窗竹翠阴:窗户旁的竹林形成了一片翠绿的阴影。
  5. 诗人谢客兴:指诗人被美景吸引,暂时忘却了世俗之烦恼,想要远离尘世。
  6. 法侣远公心:指的是修行的人(法侣)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决心。
  7. 寂寂炉烟里:形容寺院中香烟缭绕,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8. 香花欲暮深:指傍晚时分,寺庙周围弥漫着花香,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慈仁寺的优美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首句“千峰对古寺”形象地描绘了寺庙与周围山峰的壮观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宁静。接下来,“何异到西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寺内的情景,“幽磬蝉声下,闲窗竹翠阴”。这里,诗人用“幽磬”和“蝉声”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而“闲窗竹翠阴”则让人感受到了竹林带来的清凉和舒适。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谢客兴”,诗人因为被美景所吸引,暂时放下了世俗的烦恼,想要远离尘世。“法侣远公心”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的敬仰之情。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决心,追求的是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最后一句“寂寂炉烟里,香花欲暮深”,以寺院中的炉烟和香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邃、宁静的氛围。这里的“炉烟”不仅代表了佛教的象征意义,还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而“香花欲暮深”则让人联想到黄昏时分的美景,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情感上的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慈仁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修行者精神世界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