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
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
练容餐沆瀣,濯足咏「沧浪」。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
鱼乐怜清浅,禽闲憙颉行。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
读《易》三时罢,围棋百事忘。
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
昼歠山僧茗,宵传野客觞。
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缃。
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
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
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
练容餐沆瀣,濯足咏「沧浪」。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
鱼乐怜清浅,禽闲憙颉行。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
读《易》三时罢,围棋百事忘。
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
昼歠山僧茗,宵传野客觞。
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缃。
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
注释:
竹山招隐处:竹山,指的是作者隐居的地方;招隐,是古代文人隐居山林的一种生活方式,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
潘子读书堂:潘子,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或同辈人;读书堂,是古代读书人的书房,是学习和研究学问的地方。
万卷皆成帙(zhì):形容书籍众多,如同一卷卷的竹简一样整齐排列。这里比喻作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
千竿不作行:形容竹子高大挺拔,如同千根竹竿一般,无法行走。这里比喻作者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练容餐沆瀣(hàng xiè):形容修炼道家之术的人,能够通过修炼获得超凡脱俗的能力,如吸食天地间的精华之气。这里指作者追求道家之术。
濯足咏「沧浪」:濯足,指的是洗净双脚,去除污垢;沧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代表大海或者江河。这里借指作者追求自然、超然物外的境界。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守道心,意味着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为外界所动摇;下帷,指的是放下世俗的繁华和名利,专心于学问和修养。这里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尚品德和内在修养的人生态度。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风来,是指风吹过竹林时的声音;秋兴,是秋天的景色和心情,这里暗示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花发,是指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象,这里比喻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支策,指的是手持策杖步行;晓云,是指清晨的云彩;援琴,是指在春天弹奏琴曲。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早晨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水田,指的是农田中的水渠;野圃,是指在野外开辟的小菜园。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参与。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巾折,是指头巾被雨水打湿而变形;履穿,是指鞋子因为潮湿而变得磨损。这里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解衣,是指脱去上衣以便更好地休息;垂蕙带,是指将腰间的蕙草带子垂下来;拂席,是指擦拭席子的灰尘;坐藜床,是指坐在简陋的床上。这里描绘了一幅简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物质生活淡泊的态度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檐宇,是指屋檐下的瓦片;驯轻翼,是指鸟儿在屋檐下自由飞翔;簪裾,是指古代官员或士人的服饰;染众芳,是指各种花草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景观。这里比喻作者的生活环境优美宜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草生,是指草地上的草生长得很茂盛;还近砌,是指草坪上的生长接近砖墙;藤长,是指藤蔓植物生长得很旺盛;稍依墙,是指藤蔓植物稍微攀附在墙上。这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鱼乐怜清浅,禽闲憙颉行:鱼乐,是指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动;怜,是指怜悯;清浅,是指水流清澈见底;禽闲憙颉行,是指鸟儿在天空自由地翱翔;憙颉行,是指鸟类欢快地在空中翻飞。这里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展现了作者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和关爱之心。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空园,是指空旷的园林;种桃李,是指种植桃花和李子树;远墅下牛羊,是指远方的别墅里饲养着牛羊。这里描绘了一个富有田园风光的美丽画面,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读《易》三时罢,围棋百事忘:读《易》,是指研习《周易》这部经典著作;三时罢,是指研习《周易》花费了三个季节的时间;围棋百事忘,是指沉迷于围棋的乐趣以至于忘记了其他事情。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周易》的深入研究和痴迷程度,也体现了他在闲暇时光中寻找乐趣的方式之一。
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境幽,是指心境宁静;神自王,是指精神自由自在;道在器犹藏,是指道的存在就像器物一样隐藏其中;藏,是指深藏不露。这里描绘了一个内心宁静、充满智慧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和器物的深刻理解。
昼歠山僧茗,宵传野客觞:昼歠,是指白天品尝茶水;山僧茗,是指山上僧人泡制的茶水;夜传,是指夜晚传递酒杯里的酒;野客觞,是指外来客人敬献的美酒。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茶文化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缃:遥峰对枕席,是指远处的山峰与枕头相对应;丽藻映缣缃,是指绚丽多彩的花朵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缣缃,是指古代书写用的彩色丝织物。这里比喻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心灵状态都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和熏陶。
无心学郑乡:偶得,是指偶然得到的好地方;幽栖地,是指隐居之地;无心学郑乡,是指没有刻意去模仿他人的隐居生活;学,是指模仿或学习;郑乡,是指郑国人的生活方式。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