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诗酒徒,一生缘兴滞江湖。
不愁世上无人识,唯怕村中没酒沽。
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
焚鱼酌醴醉尧代,吟向席门聊自娱。
自遣
四十年来诗酒徒,一生缘兴滞江湖。
不愁世上无人识,唯怕村中没酒沽。
注释:
①自遣:自我安慰、自我排解。
②四十年来:从四十年前开始,即从二十岁的时候开始。
③诗酒徒:以作诗喝酒为乐的游人、隐士。
④一生:一辈子。
⑤缘兴:因情兴而动。
⑥江湖:指江河湖海,这里泛指世俗生活或官场。
⑦唯:只,只有。
⑧春巷:春天里小巷。
⑨姹女:《太平御览》卷六八引《太白阴符》:“姹女者,月也。”《云笈七签》卷一〇三:“姹女者,月中之女神,赤色,从月宫来下人间,故名也。”此处指采桑的女子。
⑩蛮奴:唐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的首领和酋长。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置南诏都督府,统辖云南一带,称“南诏”或“蒙舍”。其首领封为节度使,称为“安抚南诏使”,又号“南诏王”、“南诏大蒙氏主”,后改称“南诏都督”。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写的,表达了他在孤独旅途中的自我慰藉之情。
前两句“四十年来诗酒徒,一生缘兴滞江湖”,表达了诗人四十年如一日地以诗酒为乐,但最终却被困在了江湖之中。这里的“江湖”,既是指诗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也象征着他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诗酒情意的世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诗人发现自己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只能在江湖之中徘徊,无法摆脱困境。这种无奈和孤独感,使得诗人不禁感叹:“不愁世上无人识,唯怕村中没酒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并不担心自己的才华被世人所认识,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另一方面,他却担心自己的故乡找不到卖酒的人,因为他已经离开了家乡太久,不再熟悉那里的人情世故。
第三、四句“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江湖中的生活场景。春天时节,小路上传来了采桑女子的歌声,那是她们欢快的歌声,仿佛是在庆祝春天的到来;江船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那是他们欢快的乐曲,仿佛是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然而,诗人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无法像过去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因此,他不禁感慨道:“不愁世上无人识,唯怕村中没酒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焦虑,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另一方面却是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最后两句“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调侃和自嘲。他用这样的方式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既显得有些无奈,又透露出一种豁达和乐观的态度。尽管身处江湖之中,诗人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孤独旅途中的自我慰藉之情,展现了他的才华、自信和坚韧。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独特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