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坐兰闺日过迟,卷帘巢燕羡双飞。
管弦楼上春应在,杨柳桥边人未归。
玉笛岂能留舞态,金河犹自浣戎衣。
梨花满院东风急,惆怅无言倚锦机。

【注释】

愁坐兰闺:指妇女独处室内,闷坐无聊。

卷帘巢燕羡双飞:燕子归巢时,人们常常羡慕它们双双对对地飞回窝里。

管弦楼上春应在:管弦声是音乐的别称。楼上有管弦乐器,所以春天就在楼上。

玉笛岂能留舞态:玉笛声悠扬动听,但是不能留住舞姿。

金河犹自浣戎衣:金河,指黄河。洗甲胄,即洗去军装,准备打仗。

梨花满院东风急:院子里落满了梨花,东风刮得十分猛。

惆怅无言倚锦机:惆怅,因某种原因心里感到不痛快或伤感。锦机,织布机,这里代指纺织女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闺怨诗。全诗通过描写一位闺中少妇的生活片断来反映一个时代、一个阶层的生活面貌,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首句“愁坐兰闺日过迟”,描绘了一个典型的闺中少妇在漫长的一天里无所事事的孤独景象。这种情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并不少见,它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而第二句“卷帘巢燕羡双飞”则描绘了这位少妇在闺房中看到燕子双双飞翔的情景,她羡慕燕子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自己却要在家中呆坐着。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少妇的内心情感。

第三句“管弦楼上春应在”,则转入了楼内的景象。这里的“管弦声”并非真实的乐器演奏,而是暗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然而,尽管楼内歌舞升平,但少妇却因为自己的寂寞而感到惆怅。这种矛盾的情感在第四句中得到体现:“杨柳桥边人未归”。这句话描绘了少妇在桥边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但她的丈夫并没有回来,反而让少妇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

五到七句则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第五句“玉笛岂能留舞态”,意味着美好的歌声和舞蹈并不能留住时光,岁月流转,一切都将改变。第六句“金河犹自浣戎衣”,则表达了少妇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像战士一样,用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一句“梨花满院东风急”,则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梨花盛开的院子里,春风正吹得猛烈,预示着新的季节的到来和希望的到来。

这首诗虽然以闺中少妇的生活为背景,但它所揭示的主题却是对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深刻批判。同时,它也表达了少妇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闺怨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